[实用新型]铜铝复合导电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9961.X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2687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张明求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洲瑞泰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M1/30 | 分类号: | B60M1/30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杨斌 |
地址: | 412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合 导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轨道交通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铜铝复合导电轨。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轨道交通车辆技术的发展,对电动轨道车辆的供电受流设备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当前新出现的储能式城市轨道车辆充电站的供电受流装置,以及电力机车和城轨车辆的静态调试的供电受流设备,都要求有类似特点:能长时间静止承受大电流且不能过热,成本不能高,要求有一定的横向和纵向抗弯能力(例如机车调试用移动式接触网要求其具备)。
目前在轨道交通领域应用较普遍的是铝汇流排夹双沟铜导线和钢铝复合轨,这两类产品分别应用在车顶受流的受电弓接触及三轨受流的导电靴移动供电受流,但对于静止状态长时间大电流供电时,由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均不能有效满足受流要求。由于双沟铜线与机车受电弓的接触为点接触,大电流状态下静止供电时极易发生过热烧损;而钢铝复合轨因其导电接触面材料为不锈钢,虽然接触面宽,但材质本身电阻大,也不能避免大电流状态下静止供电的过热现象,存在导致机车车辆受流装置烧损的风险。
因此,开发一种导电能力强,电阻低,接触面宽,成本不高且有一定强度的导电装置就成为了市场的急需。铜铝复合导电轨是目前性能最佳的选择,但传统铜铝复合工艺复杂,进行整体铜铝复合成本太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制作成本低、导电性好、不易发热、安全可靠性高的铜铝复合导电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铜铝复合导电轨,包括铝轨和连接于铝轨上的铜导电排,所述铜导电排设有用于与机车受流器接触的导电接触面,所述导电接触面为平面,所述铝轨和铜导电排之间还设有两块以上铜铝复合导电板,所述铜铝复合导电板包括连接于一体的铝板和铜板,所述铝板与铝轨相接,所述铜板与铜导电排相接。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铝轨朝向机车的上端面设有压装槽,所述铜导电排通过压装方式安装于所述压装槽内,且所述铜导电排的导电接触面高于铝轨的上端面。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压装槽内设有凸台,所述铜导电排呈U型,且U型铜导电排包裹于凸台的外部。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凸台上开设有容置腔,所述铜铝复合导电板装设于所述容置腔中,所述铜导电排压紧固定所述铜铝复合导电板。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铝轨两侧均设有压紧所述铜导电排的压紧部。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铝轨和铜导电排之间设有铜质紧固螺栓,所述铜质紧固螺栓依次贯穿铜导电排、铜铝复合导电板和铝轨,所述铜导电排上还设有沉孔,所述铜质紧固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所述沉孔中且低于铜导电排的导电接触面。
所述导电接触面与铝轨的上端面之间的高度差为2mm。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铝板和铜板通过爆炸焊接方式连接为一体。
上述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优选的,所述铝轨呈工字型,工字型铝轨中间的窄板连接部的中部设有向两侧凸出的加强筋。
上述铜铝复合导电轨的制作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制备铝轨、铜导电排以及由铜板和铝板连接于一体形成的铜铝复合导电板,将铜导电排轧制成U型,在铝轨的上端面制出内带有凸台的压装槽,在凸台上铣出至少两个容置腔;
(2)在各容置腔内分别装入一块铜铝复合导电板,使铜铝复合导电板的铝板朝向铝轨,再将铜导电排覆盖在压装槽上,采用轧机将铜导电排压装于压装槽内;
(3)在压装完成的铜铝复合导电轨上对应每一块铜铝复合导电板的位置均钻出多个通孔,各通孔依次贯穿铜导电排、铜铝复合导电板和铝轨,且各通孔于铜导电排的一端设有沉孔,在通孔中装入铜质紧固螺栓将铜导电排、铜铝复合导电板和铝轨连接紧固,该铜质紧固螺栓的螺栓头位于所述沉孔中且低于铜导电排的导电接触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洲瑞泰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株洲瑞泰装备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99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座椅靠背防内凸结构
- 下一篇:纯电动汽车制动、滑行、停车控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