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99522.9 | 申请日: | 2015-04-0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55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章干强;田真超;卢国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D63/00 | 分类号: | B23D63/00;B23K37/00;B23K37/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21404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锯 链焊齿机用取刀 夹紧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锯链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促使应用于工业的各种设备正朝智能化、高集成化及高效率化的方向发展以适应于自动化作业的要求,并能达到精密的制造目的。
伐木油锯链主要用于林业,目前国内林区大量使用的油锯链,多数从国外进口,价格不菲,油锯链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切齿片上的切齿被磨损,不能达到一定的切削角度时,整根锯链就要报废,成为不可修复的易耗品。
油锯链焊齿机是一种将刀粒焊接到油锯链刀片上的一种机器,目前,市场上的自动焊齿机较少,大多采用传统的分部焊接工艺,工作效率低,刀片的取用及夹紧装置自动化程度低,精度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导致的上述多项缺陷。
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包括底座、工作台、取刀装置和刀片夹紧装置,工作台设于底座上,工作台上设有L形支架,L形支架上连接有第一推进气缸,第一推进气缸连接有固定座,取刀装置包括第一夹紧块,第一夹紧块底部设有第一夹紧部,第一夹紧部侧面设有两个定位销,第一夹紧块内部设有通孔,且通孔的一端位于定位销之间,通孔的另一端连接有软管,软管连接有真空抽气泵,第一夹紧块上部连接有旋转气缸,旋转气缸设于固定座上,刀片夹紧装置包括第二夹紧块,第二夹紧块底部设有第二夹紧部,第二夹紧部侧面对应定位销设有两个销孔,第二夹紧部连接有安装板,安装板通过导柱连接有固定板,固定板底部设有第二推进气缸,第二推进气缸与安装板连接,固定板可拆卸连接在固定座上。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部上设有垫块。
优选的,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的末端与安装板连接。
优选的,所述底座上设有四个腰圆形的安装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夹紧块上设有贯通的方孔和圆孔。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该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刀片的取用和夹紧采用电气控制,自动化程度高,无需人工操作,一方面降低了生产的危险程度,另一方面也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为企业节约了大量的生产成本,装置操作方便,灵活性强,精度高,所述第一夹紧部上设有垫块,避免第一夹紧块和第二夹紧块之间发生直接接触,减少对夹紧块的损伤,所述固定板上设有限位螺钉,限位螺钉的末端与安装板连接,避免第二夹紧块移动的幅度超出了规定的长度,所述底座上设有四个腰圆形的安装孔,便于根据实际情况修整底座的位置,提高机器的工作精度,所述第一夹紧块上设有贯通的方孔和圆孔,一方面可有利于第一夹紧块的散热,另一方面,降低了第一夹紧块的重量,节省原料和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的第一夹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的第一夹紧块的主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的第二夹紧块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锯链焊齿机用取刀及夹紧装置的油锯链刀片被夹紧后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底座,2—工作台,3—L形支架,4—第一推进气缸,5—固定座,6—第一夹紧块,7—第一夹紧部,8—定位销,9—通孔,10—软管,11—真空抽气泵,12—旋转气缸,13—第二夹紧块,14—第二夹紧部,15—销孔,16—安装板,17—导柱,18—固定板,19—第二推进气缸,20—垫块,21—限位螺钉,22—安装孔,23—方孔,24—圆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爱易特智能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9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