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胎体传递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9475.8 | 申请日: | 2015-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4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杨慧丽;戚坤;钟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D30/26 | 分类号: | B29D30/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青岛市***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传递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橡胶机械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用于制造半钢轮胎胎胚的胎体传递环。
背景技术
轮胎胎胚制造装置和工艺方法中,胎体传递环是轮胎成型机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将胎体贴合鼓上贴合就绪的胎体通过抓取的方式传递到成型鼓上完成成型工序。实际应用中,胎体传递环上吸盘的同步性、同轴度等对胎体的传递精度以及成型精度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尤其是半钢轮胎,其胎体中不含钢丝,无法用磁性吸盘方式吸附抓取,通常用真空吸附的方式抓取。
现有胎体传递环主要包括气缸、传递环体以及吸盘座等,吸盘座与气缸相同数目,各吸盘座分别由一个气缸直接驱动径向运动,各吸盘座上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真空吸盘,通过吸盘的真空负压吸附胎体从而完成带束层的夹持。
上述胎体传递环在使用过程存在如下缺陷:1、传递环体只有一个,当传递不同宽度规格的胎体时,比如宽度较小的胎体,需要手动将多余的真空吸盘依次关闭,以防止漏气,影响其他真空吸盘的吸附力;对于宽度较大的胎体,需要变化真空吸盘的安装位置,以便吸附到胎体的边缘部位,防止胎体边缘下垂;不同的贴合鼓直径,也需要更换工装;从而根据不同胎体规格或贴合鼓规格调整胎体传递环时,非常不便;2、当胎体大于吸盘座长度时,真空吸盘无法吸附到胎体最边缘,需要更换整个胎体传递环,影响生产效率且提高了设备成本;3、吸盘座通常长度较大,近1m,难以保证与贴合鼓的圆周面的平行,容易导致个别真空吸盘不会吸附在胎体上,出现漏气,影响工作稳定性;4、各吸盘座分别由一个气缸驱动,结构复杂,控制精度要求高,难以保证吸附径向运动的同步性,同样影响工作稳定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现有根据不同胎体规格调整胎体传递环时,操作不便,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的胎体传递环,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胎体传递环,包括中心轴线重合的左传递环体和右传递环体、丝杠座、调整手柄、轴向与左、右传递环体中心轴线平行的传动丝杠及左丝母和右丝母;所述左、右丝母对应固设在所述左、右传递环体上;所述传动丝杠安装在所述丝杠座上,其两端分别与所述左、右丝母螺旋配合连接;所述调整手柄固设在所述传动丝杠上;所述左、右传递环体上均沿圆周方向布设有多个可沿径向伸缩的吸盘座,各所述吸盘座上设有真空吸盘,所述左、右传递环体上还安装有驱动吸盘座径向运动的气缸。
所述传动丝杠数量为两个,两所述传动丝杠平行设置,相应地,所述左丝母、右丝母分别为两个,所述胎体传递环还包括使两所述传动丝杠同向转动的传动机构和驱动装置。
所述传动机构为同步带轮传动机构,所述驱动装置为伺服电机。
各所述真空吸盘上安装有真空安全阀。
所述胎体传递环还包括多个用于调整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缩回行程的垫块,多个所述垫块的高度不同,其中一个所述垫块可拆卸地设置在所述气缸上。
所述左传递环体和右传递环体均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固定环、嵌套在固定环内可转动的驱动环,所述驱动环的环面上设有若干长条形孔,其个数与所述吸盘座个数相等,所述吸盘座由一滑动机构可滑动地安装在所述长条形孔内;所述左、右传递环体上的气缸均为一个,所述气缸的活塞杆连接在其对应的驱动环上。
所述滑动机构包括固设在所述驱动环上的滑轨、与所述吸盘座固定为一体的滑块和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与所述滑块固连,且所述连接轴的轴端安装有位于所述长条形孔内的轴承。
所述丝杠座上设置有水平标尺。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如下:
1、通过设置两个环体,通过调整手柄即可方便地调整两环体之间间距,满足多种规格胎体传递的需要,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确保多种规格胎体的边缘都能被吸附,不会出现胎体下垂的现象,保证胎体质量;吸盘座在长度方向上相应地分成左、右两段,各段长度较短,一般不超过400mm,容易保证与鼓的平行,夹持稳定性好;
2、各真空吸盘均配置真空安全阀,当胎体宽度较小时,无需手动关闭多余的吸盘,局部吸盘的漏气不会影响到其他吸盘,也能进一步提高夹持稳定性;
3、通过新式环体结构,使用一个气缸即可实现所有吸盘座的径向运动,有效确保吸盘座运动的同步性,结构简单,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青岛软控机电工程有限公司;软控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947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