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98795.1 | 申请日: | 2015-04-0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5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 发明(设计)人: | 赵富祥;武发;张红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7D9/00 | 分类号: | F27D9/00 |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周春雷 |
| 地址: | 735100 ***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矿热炉 电极 冷却 保护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铁合金冶炼配套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
背景技术
矿热炉主要用于还原冶炼矿石,碳质还原剂及溶剂等原料,它还经常被用来生产硅铁,锰铁,铬铁,钨铁,硅锰合金等铁合金,这些合金都是冶金工业中重要的工业原料及化工原料。
铁合金矿热炉生产中,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是矿热炉冷却系统的关键性配套设备,它的作用是保证插入矿热炉内的电极及电极输电设备能够得到有效的保护,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是否能够正常的工作直接影响到矿热炉的工作效率,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长期工作在700℃-800℃之间,在有害气体的侵蚀下,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易烧损变形、甚至发生漏水,经常需要热停抢修,直接影响矿热炉的正常生产工作,现有的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结构设置不合理,结构复杂,容易发生烧损变形,甚至发生漏水现象,冷却效果不明显,导致矿热炉整体工作效率低,给企业正常运行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结构设置不合理,结构复杂,易发生烧损变形及漏水现象,冷却效果不明显,矿热炉工作效率低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本体1,保护套本体1的端面上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保护套本体1内设有循环水道4,循环水道4呈波浪形均匀分布在保护套本体1内,循环水道4分别与进水口2和出水口3连通。
优选的,循环水道4的间距随水流的方向逐渐变小。
优选的,循环水道4内设有波浪形凸起5。
优选的,循环水道4的迂回部6为弧形。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循环水道呈波浪形均匀的分布在保护套本体内,提高了循环水道的利用率,使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的结构设置更加合理、简单,降低了烧损变形和漏水现象的发生,循环水道的间距随水流的方向逐渐变小,有效的提高了循环水的流动速度,循环水道内的波浪形凸起增加了水与循环水道的接触面积,加快了散热速度,提高了冷却效果,循环水道迂回部的弧形管道使循环水的流动更加流畅,不会在迂回部发生滞留的现象,不仅有效的提高了冷却效果,而且提高了矿热炉整体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保护套本体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的一种矿热炉电极冷却保护装置,包括保护套本体1,保护套本体1的端面上设有进水口2和出水口3,保护套本体1内设有循环水道4,循环水道4均匀分布在保护套本体1内,循环水道4分别与进水口2和出水口3连接。
为了加快循环水道4内的水流速度,提高冷却速度,设置循环水道4的间距随水流的方向逐渐变小。
为了扩大循环水与循环水道4的接触面积,提高冷却速度,在循环水道4内设有波浪形凸起5。
为了有利于循环水在循环水道4内的流动,进一步提高水流速度和冷却速度,设置循环水道4的迂回部6为弧形,设置循环水道4为波浪形。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将保护套本体1拼接成与电极相适配的圆筒,并将其套接在需要保护的电极上,将循环水管分别套接在保护套本体1上的进水口2和出水口3上,并与外部的水泵连接,检查接口处的密封性,启动水泵,使循环水在循环水道4内流动,对电极起到保护、降温作用,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结构设置合理,循环水道4内的循环水流动速度快,冷却效果明显,提高了矿热炉整体的工作效率,减少了企业不必要的损失。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并不受此限制,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启示下,作为本领域的公知常识,还可以做出其他等同变型和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嘉峪关宏电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879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