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铜电极片、包括该铜电极片的输出结构及电池模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8240.7 | 申请日: | 2015-04-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413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01 |
发明(设计)人: | 姚琼伟;赵宾;余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26 | 分类号: | H01M2/26;H01M2/30;H01M10/0525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思诚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44 | 代理人: | 王刚;龚敏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极 包括 输出 结构 电池 模组 | ||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储能器件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铜电极片、包括该铜电极片的输出结构及电池模组。
背景技术
为解决困扰全球的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混合电动车市场展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需要放电电流更大、功率更高的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风力发电站等领域也要求电池能够高倍率放电,随着锂离子电池材料和技术的不断改进和提高,锂离子电池的高功率性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望在上述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锂离子电池的储能容量非常惊人,但即便如此,单个电池单元的容量不论从电压还是从电流方面仍都太低,不能完全满足市场的需求;并联多个电池单元可以增大电池所提供的电流,串联多个电池单元则可以增大电池提供的电压;串并联电池技术成为解决市场需求大容量电池的解决方法。
如图6所示,相关技术中,电池模组包括:两正面涂有胶层的多个电池5,多个电池5两两并联依次堆叠、且多个电池5的极柱通过铝连接片4对应串联,以形成电池组。其中,极柱串联的末端正极柱作为模组的总正输出极、而极柱串联的末端负极柱作为模组的总负输出极;两个端板1,分别位于所述电池组堆叠方向的两头;两个侧板2与端板1一起焊接形成围框结构;总正输出极以及总负输出极均通过铜电极片30以及铝电极片32进行连接。
该连接结构为:铜电极片30位于其中一个极柱的上方,通过设置在其下方的一个铝电极片32以及设置在其一侧的另一个铝电极片32分别与两个电池5连接。两个电池5的电流统一由一个输出极300输出。这种结构存在过电流能力较低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铜电极片、包括该铜电极片的输出结构及电池模组,能够提高过流能力。
根据本申请第一方面所提供的铜电极片,包括:两个铜电极片主体,每个所述铜电极片主体均包括一个输出极以及一个连接部,每个所述连接部内均设置有一个用于与铝电极片连接的镂空结构,所述镂空结构能够容纳电池的极柱,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相互连接,且能够横跨电池组内相邻两个电池的极柱,使两个所述镂空结构的中心分别对准极柱的中心。
优选地,两个所述连接部之间通过小桥连接。
优选地,两个所述连接部为一体结构,且该一体结构的中部设置有由一侧向另一侧延伸的缺口,所述缺口与另一侧之间留有一段距离,为所述小桥。
优选地,所述缺口的长度大于所述小桥的宽度。
优选地,两个所述铜电极片主体对称设置,且两个所述输出极均位于同一侧。
优选地,所述缺口由临近所述输出极的一侧向远离所述输出极的一侧延伸。
优选地,所述缺口的拐角处通过半径为0.5~3mm圆弧过渡。
优选地,所述铜电极片主体由厚度0.5~5mm的铜合金板制成。
根据本申请第二方面所提供的输出结构,包括所述的铜电极片,还包括两个能够覆盖所述镂空结构的铝电极片,每个所述镂空结构分别对应一个所述铝电极片,所述铝电极片覆盖所述镂空结构,且其外周通过超声波焊接与所述镂空结构连接。
根据本申请第三方面所提供的电池模组,包括两个所述的输出结构,还包括多个电池,多个所述电池依次堆叠,且两两并联之后再串联形成电池组,其中,极柱串联的末端正极柱为总正输出极,极柱串联的末端负极柱为总负输出极,两个所述输出结构分别对应所述总正输出极以及所述总负输出极,每个所述输出结构内的两个所述铝电极片分别与一个极柱连接。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所提供的铜电极片、包括该铜电极片的输出结构及电池模组通过设置相互连接的双输出极结构能够具有较高的过电流能力,同时,还有效解决了两并结构电池存在电压差时的电池稳定性问题。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铜电极片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左视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所提供的输出结构电压补偿作用的原理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相关技术中所介绍的电池模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申请相关技术中所介绍的输出结构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说明:
1-端板;
2-侧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82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