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881.5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948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孙中华;王大军;冯伟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40 | 分类号: | C02F1/4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5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涂装前 处理 移动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涂装废液处理技术,特别是一种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增长,“科技创新,自主创新”已成为当今工业生产的主流。我国工业逐步向集约型、节能减排、低碳的方向发展。涂装是表面制造工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涂装生产线前处理工段,通常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等三废物质。其中废液主要来自涂装前处理产生的脱脂、磷化、钝化废水、阴极电泳产生的含电泳漆的废水以及漆渣。一般涂装前处理废液,首先调整废液的PH值,使其破乳、油脂上浮,再用真空泵吸取作进一步化学处理。由于油脂厚度分布不均,直接采用真空泵吸取,不能彻底排除油污,影响了下续废液处理工作。为解决这些问题,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科研人员不断地进行改进设计,虽然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不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以上不足,提供一种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移动方便,能够自动随着油层厚度的升降而伸缩,彻底排除油污,保证了下续涂装废液处理工作顺利进行。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包括不锈钢浮球、连接杆、不锈钢卡环、不锈钢螺栓、不锈钢钢管、不锈钢卡箍、软管、吸油口,不锈钢钢管为中空结构,其上端为吸油口,不锈钢钢管上部设有不锈钢卡环,不锈钢卡环通过不锈钢螺栓与连接杆相连接,连接杆上连接有不锈钢浮球,不锈钢浮球为三个,呈120°夹角均匀分布,不锈钢钢管的底部套装在软管中并通过不锈钢卡箍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原理是: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耐腐蚀性强,不锈钢浮球与不锈钢钢管间的距离可调整,便于吸取不同厚度的油层。不锈钢浮球为三个,呈120°夹角均匀分布,结构稳固,保证了装置的浮力稳定。该装置采用绳子或软钢绳固定,根据现场情况将不锈钢浮球设置在油层最厚处,不锈钢浮球带动不锈钢钢管自动跟踪油层,可随着油层厚度的升降而伸缩,使吸油口始终处于最佳吸油状态,保证了下续涂装废液处理工作顺利进行。该装置外接有其他辅助设备,可随同行走,移动方便,提高了排油污的工作效率。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结构稳固,耐腐蚀性强,移动方便,操作灵活,可随同外接辅助设备行走。该装置能够自动跟踪油层,并随着油层厚度的升降而伸缩,保证吸油口始终处于最佳吸油状态,除油污效率高。
附图说明
下面是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描述:
图1是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的俯视图。
在图中:1.不锈钢浮球、2.连接杆、3.不锈钢卡环、4.不锈钢螺栓、5.不锈钢钢管、6.不锈钢卡箍、7.软管、8.吸油口。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2中:不锈钢钢管5为中空结构,其上端为吸油口8,不锈钢钢管5上部设有不锈钢卡环3,不锈钢卡环3通过不锈钢螺栓4与连接杆2相连接,连接杆2上连接有不锈钢浮球1,不锈钢浮球1为三个,呈120°夹角均匀分布,不锈钢钢管5的底部套装在软管7中并通过不锈钢卡箍6相连接。
涂装前处理可移动式吸油装置,耐腐蚀性强,不锈钢浮球1与不锈钢钢管5间的距离可调整,便于吸取不同厚度的油层。不锈钢浮球1为三个,呈120°夹角均匀分布,结构稳固,保证了装置的浮力稳定。该装置采用绳子或软钢绳固定,根据现场情况将不锈钢浮球1设置在油层最厚处,不锈钢浮球1带动不锈钢钢管5自动跟踪油层,可随着油层厚度的升降而伸缩,使吸油口8始终处于最佳吸油状态,保证了下续涂装废液处理工作顺利进行。该装置外接有其他辅助设备,可随同行走,移动方便,提高了排油污的工作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同和涂装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88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电化学反应水处理试验装置
- 下一篇:工业废水降解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