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869.4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564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刘一清;胡玉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东师范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5/06 | 分类号: | G01N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蓝迪专利事务所 31215 | 代理人: | 徐筱梅;张翔 |
地址: | 200241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携式 空气质量 监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尤其是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装置,可应用于日常生活领域。
背景技术
空气质量作为人们安全生活环境的指标之一,尤其是近年来中国空气质量日益变差,其得到的关注越来越大。在国内市场上家用型甲醛等气体检测仪较多,但是由于这些仪器通常体积较大,并且只采用传感器的检测方式,因此使用存在局限性,而且对空气质量指标的检测也比较单一,价格也不便宜。在国外市场,对空气质量指标检测的仪器也很多,但是价格十分昂贵。
目前市场上不管是国内的检测仪和国外的检测仪,共同的缺点有:⑴、仪器装置的体积较大,不够便携,例如:只能放置于一个固定的地方,在家中,只能监测家中空气质量,使用局限性较大,不够灵活方便。⑵、仪器对于空气质量指标的测量比较单一,例如:有的仪器只能测量甲醛气体,有的只能测量PM2.5,无法满足用户对于更多空气质量指标的要求。⑶、测量准确度不够高。空气质量监测仪的实现大多只采用传感器的方法实现,通过传感器监测空气中的成分,然后反馈回处理器,最后由处理器将反馈信号处理之后给出相应的空气质量指标值。这种方法实现简单,但是没有其他的方式作为参照,无法进行优化、修正空气质量指标值,造成了测量准确度的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了为克服市场上空气质量指标监测单一、携带不便、造价昂贵等不足而提供的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该装置采用了测量激光光源强弱的方式与传感器技术相结合来实现空气质量指标的测量,具有稳定度高和准确度高的特点。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具体技术方案是:
一种便携式空气质量监测装置,该装置包括:
激光发射模块,提供空气质量监测所需的照射光源;
前置光学透镜组,与激光发射模块光路连接,将激光发射模块发出的点光源变成平行光源,照射空气贮存腔体中的空气;
空气贮存腔体,贮存需要监测的空气,接受前置光学透镜组的照射;
后置光学透镜组,将经过空气贮存腔体之后的平行光源汇聚成点光源;
信号接收处理模块,接收经过后置光学透镜组的点光源光强信号和本模块中传感器的反馈信号,并且将这两种信号处理之后给出相应的空气质量指标;
空气过滤片,设于空气贮存腔体,过滤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以进行分级,从而达到监测空气质量不同指标的目的;
显示屏输出模块,与信号接收处理模块相连接,并驱动显示屏显示空气质量的指标数据;
电源供电模块,分别与激光发射模块、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及显示屏输出模块连接,用于提供电源,并且通过充电接口充电;
便携式外壳,固定装置本体,用于装置的佩戴或携带;
开关,与电源供电模块连接,开启和关闭装置;其中:
所述信号接收处理模块包括传感器、激光接收器、信号幅值处理器、高速ADC电路及微控制器,所述传感器、激光接收器连接信号幅值处理器,信号幅值处理器依次连接高速ADC电路及微控制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和优势是:
⑴、携带方便:设计小巧,外观形似手表,因此可以佩戴在身上,使用范围广。
⑵、检测的空气质量指标种类多:由于有空气过滤片、多级空气贮存腔体以及传感器的使用,可以检测多种空气质量指标,不再局限于单一空气质量指标。
⑶、准确度高:由于采用了激光光路检测方式结合传感器的方法,两种方式之间有了相互参照,可以对检测结果进行相互优化和修正,因而在准确度上有明显的提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外形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激光发射模块与前置光学透镜组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后置光学透镜组与信号接收模块之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结构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信号接收模块结构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检测原理示意图,图a为空气较干净;图b为空气较污浊;
图7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显示的信息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图4,本实用新型包括激光发射模块1、前置光学透镜组2、后置光学透镜组4、信号接收模块5、空气贮存腔体3、空气过滤片6、显示屏模块7、电源供电模块8以及可佩戴式外壳9,其中:
激光发射模块1:采用激光二极管驱动电路,以此驱动激光二极管发光作为检测空气的光源。该驱动电路具有成本低、功耗低等特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东师范大学,未经华东师范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86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