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车用中冷器总成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664.6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00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谭地金;江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53 | 代理人: | 段秋玲 |
地址: | 442000 湖北省十堰***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车用中冷器 总成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发动机冷却系统技术领域,具体说涉及一种车用中冷器总成。
背景技术
对于增压发动机来说,空-空中冷器是增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件。当空气进入涡轮增压器后其温度会大幅升高,密度也相应变小,而中冷器正是起到冷却空气的作用,高温空气经过中冷器的冷却,再进入发动机中。如果缺少中冷器而让增压后的高温空气直接进入发动机,则会因空气温度过高导致发动机损坏甚至死火的现象。空一空冷却的中冷器安装在发动机前方,靠吸风风扇和汽车行驶的通面风进行冷却,中冷器就是一个高效的散热器,主要作用就是在新鲜空气进入发动机之前对其进行冷却。
现有技术的中冷器结构主要是横向流动为主,该中冷器包括左气室、右气室,左气室和右气室之间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散热管芯体,即由散热扁管和相邻两散热扁管之间还设置了铝箔散热翅片带叠加组合后加上主片护板和侧板压紧后,由铝钎焊炉焊接成为牢固的散热管芯体总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高性能的铝制车用中冷器总成,可减小散热管内部的气阻,同时满足散热量充足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中冷器总成,属于竖直流型中冷器,包括上气室、下气室,和连通上气室和下气室的散热管芯体及堵头所组成;所述上气室内设有中间阻隔板,沿气流流向延伸的气流通道,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散热管的内壁,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气流自上气室左侧沿垂直气流通道进入下气室,并通过在散热管带的外侧的散热翅片来冷却气流,既满足了散热冷却的要求,又减小了气流阻力。
所述散热管芯体由多个流通散热扁管和散热翅片带组合在一起,并逐次多层重复叠加,就构成了中冷器的散热管芯体。
所述车用中冷器总成上、下气室本体采用低压铸造工艺,实现薄壁中冷器气室光滑内壁的上、下气室。
所述的散热管芯体(6)和上气室(7)和下气室(5)组装扣合成一体,用铝钎焊氩弧焊机进行自动缝焊矩形一周,成为中冷器总成。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汽车用中冷器总成,该中冷器总成包括前述方案的工作原理是:所述中冷器属于竖直流型中冷器,包括上气室、下气室,和连通所述上气室和所述下气室的散热芯体,所述散热芯体管内光滑,所述气流通道形成于所述散热管的内壁。散热通道则是散热翅片外表面及迎风正面散热扁管带正面、侧面表面。
采用此技术方案,使得气流自上气室左半边沿气流通道垂直向下进入下气室,并通过在散热管外置贴合的散热翅片冷却气流,既满足了散热的要求,又减小了气流阻力。气流进入下气室折返向上,气流主要由芯体右半边向上,延长了气流冷却散热的流程,从上气室右端的出气管流出进入发动机进气口,使得散热冷却的效果显著提高3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总成结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总成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总成结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中冷器总成立体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参见附图1至附图4。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更为详细地介绍。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车用中冷器总成,包括上气室7、下气室5,和连通上气室7和下气室5的散热管芯体6及堵头8所组成。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做出了如下技术改进:
设置外置贴合散热翅片带来传输扩散冷却气流,既满足了散热的要求,又减小了气流阻力,较现有技术中散热翅片采用开开槽口的扰流翅片的结构更为有效。
上述的技术方案中,优选实施例:采用较小结构的气流通道散热扁管带,即散热翅片带波峰高度较小为8.9㎜,芯体宽610㎜;芯体高600㎜;芯体厚58㎜,与同类产品相比,其散热面积提高15%,散热面积不小于25.3m2。所述散热扁管55根,宽度58㎜,厚度2㎜。
散热片的设置主要用于加速冷气流的冷却,在本实施例中,散热扁管优选为55个。 具体地,位于两端的是侧板护板,和散热翅片带56层,进一步提高了散热扁管的散热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中冷器总气流通道上、下气室本体采用铸铝浇铸成型,采用低压铸造工艺,以实现薄壁中冷器气室壳体的铸造。其中壳芯机可以实现壁厚3㎜的光滑内壁的气室上、下气室精度高,此方案加工工艺简单,且制造成本低。节省材料重量减轻20%,有利于中冷器总成的轻量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十堰市倍佳热管理系统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66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三腔转子高效能小型发动机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进水口的接头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