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手机外壳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125.2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598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赵雯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市艾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9/04 | 分类号: | B32B9/04;B32B33/00;H04M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苏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机外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通讯电子外壳的技术领域,具体属于一种手机外壳。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产品的快速发展,如手机、MP3 播放器、个人数字助理、笔记本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装置的使用已非常普遍。随着个性化的趋势,越来越多的便携式电子装置为了具有较佳的外观和特殊手感,通常会在外观件上采用真空镀工艺处理成具有金属质感的外观效果,或在上面形成一些装饰性图案或纹路。
为了减轻上述电子设备的重量,现有技术都是将电子产品的外壳用塑胶等材料制成,虽然减轻了电子产品的重量,但是,使用者在使用电子产品时的手感与金属外壳相比较差,缺乏金属质感。
此外,在电子产品的使用中,如手机,由于长期的使用,手上的附着的油脂、香烟焦油以及吸附在壳体表面的灰尘使得手机表面细菌容易滋生,这样,不仅对电子设备的外观造成影响而且还会使得这些细菌接触到人体,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光触媒在光线作用下,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功能,而现有的手机外壳都是塑胶制成的,单纯的在手机外壳上设置光触媒涂层,会对手机外壳进行氧化降解,从而降低了手机外壳的使用寿命。
再者,手机在使用过程中,手机与服务商的移动基站是通过电磁波进行信息的传递,手机在通话过程中就会产生电磁波,从而产生电磁辐射。国外许多科学家通过多年临床试验,确定在长时间使用手机,接受长时间电磁辐射对人体伤害很大,会导致增加脑瘤、脑癌、血液病的发病率。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金属质感、防止细菌滋生以及具有防辐射的手机外壳。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手机外壳,包括塑胶壳体,所述塑胶壳体上由内而外依次涂覆有防辐射层、仿金属层及抗菌层,所述抗菌层为光触媒层,所述仿金属层为氧化铝层。作为优选, 所述防辐射层由镍系屏蔽涂料均匀涂覆在壳体上形成。
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层由光触媒涂料均匀涂覆在防辐射层上。
作为优选,所述防辐射层的厚度为0.075~0.3微米。
作为优选,所述光触媒层的厚度为8~10纳米。
作为优选,所述氧化铝层的厚度为0.05~3微米。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具有下述优点:在使用过程中,还可以避免通话过程中产生的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降低电磁辐射,降低脑瘤、脑癌、血液病的发病率。在防辐射层上涂覆的仿金属层可以使手机外壳具有金属质感和锐利感,提高使用者对手机外壳的触摸的感觉,同时,在该仿金属层上涂覆的光触媒层可以使手机外壳具有良好的抗污、抗菌的效果,避免手机外壳上的细菌滋生,而且使手机外壳不会残留灰尘或者油脂;此外,通过在防辐射层和光触媒层之间设置的氧化铝层,利用氧化铝就有良好的抗氧化性可以有效的防止光触媒层在进行反应时不会对防辐射层和塑胶壳体进行分解,提高塑胶壳体的使用寿命,同时,光触媒层覆盖在氧化铝的最外层,不会影响氧化铝层的仿金属效果。
附图说明
图1 本实用新型手机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塑胶壳体;11、防辐射层;12、氧化铝层;13、光触媒层。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实用新型手机外壳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市艾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市艾娃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1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机壳表面涂层结构
- 下一篇:一种软性仿真装饰用钢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