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保存用试管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4046.1 | 申请日: | 2015-04-02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1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朱辉;宋薇薇;黄山春;覃伟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M1/24 | 分类号: | C12M1/24 |
代理公司: | 海口翔翔专利事务有限公司 46001 | 代理人: | 李勇 |
地址: | 571339 海南***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植物 病原 真菌 保存 试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保存用工具,尤其涉及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保存用试管。
背景技术
真菌病害是植物病害中危害最为严重的一类病害,其病原真菌绝大多数属于可培养微生物,可在一定的营养基质上生长繁殖。植物病原真菌的保存对于真菌病害的研究至关重要,是开展植物真菌病害病原学、流行学、防控技术等研究内容的前提和基础。常规实验室植物病原真菌的保存一般采用玻璃试管斜面保存法,即将培养基注入玻璃试管中形成斜面,用棉塞塞住试管口,灭菌后使用。一般用于制作斜面的玻璃试管约20毫升,体积较大,该方法需要消耗较多的培养基且存放时占用较多空间;斜面使用后,玻璃试管的洗刷过程也较繁琐;使用棉塞封口不利于斜面的长期保存,易污染。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保存用试管,该试管可以使植物病原真菌保存成本较低、使用方便、易存放和不易污染。
本实用新型由如下技术方案实施: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保存用试管,其包括试管主体和管盖两部分。所述试管主体为圆筒形,所述试管主体的底部封密,呈圆锥形,顶部为圆形孔口;所述试管主体的上部外壁设有外螺旋圈;所述试管主体的中部外壁上设有标签;所述管盖设置在所述试管主体的顶部开口处,所述管盖为圆筒形,一端封密,一端为圆形孔口;所述管盖的内壁设有管盖内螺旋圈;所述管盖封密一端设有圆盘状胶垫。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试管主体与管盖的螺旋结合设计,再加上管盖内置胶垫,使真菌保存不易污染;试管体积小巧,操作方便,省去了常规玻璃试管的洗刷过程;节约培养基,降低了真菌的保存成本。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试管主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管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试管主体;2、管盖;3、外螺旋圈;4、标签;5、内螺旋圈;6、胶垫。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和具体实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
一种植物病原真菌保存用试管,其包括试管主体1和管盖2,试管主体1为圆筒形,底部封密,呈圆锥形,圆锥的高度不超过试管主体高度的1/4,在不影响斜面制作效果的前提下,圆锥形设计节约了培养基的用量;试管主体1的顶部为圆形孔口;试管主体1的上部外壁设有外螺旋圈3;试管主体1的中部外壁上设有标签4,用以记录真菌种类等信息;管盖2设置在试管主体1的顶部开口处,管盖2为圆筒形,一端封密,一端为圆形孔口;管盖2的内壁设有管盖内螺旋圈5,可与外螺旋圈3旋转结合;管盖2封密一端设有圆盘状胶垫6,可使试管形成密闭空间,提升了真菌保存效果。
使用说明:取制作好的培养基1.2mL注入试管主体1内,将管盖2轻轻旋上,但不要旋紧。将试管放入灭菌锅中高温高湿灭菌,取出后倾斜放置并将管盖2旋紧。在无菌或超净条件下打开管盖2,将植物病原真菌转接至试管主体1内,旋紧管盖2,在标签4上注明真菌种类、日期等信息,在培养箱内将试管培养3-5天后放入低温环境中即可完成植物病原真菌的保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椰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404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猪流感病毒采样试剂盒
- 下一篇:自循环搅拌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