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3131.6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7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裴春林;范秋斌;郭炜;王利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16/04 | 分类号: | A61M16/04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张谦 |
地址: | 312071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防扁瘪型 人工 通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属于医疗器械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临床中需要对患者进行机械通气时,往往需要建立人工通气道,常规使用的喉罩或气管插管等产品,容易发生因患者体位变化等因素造成的通气道扁瘪现象,从而影响通气效果,严重的甚至发生通气阻断的危险状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常用人工通气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设计提供一种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达到有效降低医疗风险,提高人工通气安全性的目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的通气腔内,且位于会发生弯曲状况的部位,设置有径向支撑筋,径向支撑筋的支撑方向与弯曲方向在同一平面上。该径向支撑筋沿着人工通气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弯曲的长度范围内径向分布,将通气腔分为两个通路,当通气腔需要发生弯曲时,该径向支撑筋能有效防止通气腔扁瘪状况的发生,从而提高人工通气安全性。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径向支撑筋与管体之间呈一体式结构。
所述径向支撑筋上开设有通孔,不仅提高了径向支撑筋的支撑强度,而且减轻了径向支撑筋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是在目前临床中常用的人工通气道内设计有径向支撑筋,该径向支撑筋沿着人工通气道在临床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弯曲的长度范围内径向分布,将人工通气道从中间分为两个通路。用于防止临床操作过程中因患者体位变化等原因造成的通气道扁瘪,从产品结构上能够避免人工通气阻断状况的发生,提高了产品的安全性。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A部处于弯曲状态时的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开设有通孔的径向支撑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双腔型喉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B-B向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普通型喉罩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的C-C向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应用于普通型气管插管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的D-D向剖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包括管体1,在管体1的通气腔4内,且位于会发生弯曲状况的部位,设置有径向支撑筋2,径向支撑筋2的支撑方向与弯曲方向在同一平面上。
本实施例中,径向支撑筋2与管体1之间优选为一体式结构,即采用一次成型工艺制造而成。
为提高径向支撑筋2的支撑强度,并减轻径向支撑筋2的重量,本实用新型在径向支撑筋2上开设有通孔3,如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防扁瘪型人工通气道,可应用于双腔型喉罩(如图4和图5)、普通型喉罩(如图6和图7)、普通型气管插管(如图8和图9)等产品。
上述实施例仅用于解释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而非对本实用新型权利保护的限定,凡利用此构思对本实用新型进行非实质性的改动,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圣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31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