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2962.1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21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吴小玲;汤福南;敦煌俊秋;张可;朱松盛;刘宾;汤逸旻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医科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5/06 | 分类号: | A61B5/06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肖明芳 |
地址: | 210029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使用 传感器 磁性 目标 进行 检测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学检测领域,特别是一种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的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常见的医学定位装置有核医学图像定位法、超声定位法、射频信号定位法、交流激磁定位法。核医学图像定位法的缺点是具有高辐射性;超声定位法、射频信号定位法和交流激磁定位法的缺点是定位精度低并且实现模型复杂。由于人体的磁导率与空气,水或者其它非铁磁性物质的磁导率很接近,而非铁磁性物质对于静磁场几乎没有影响,因此磁定位装置的定位精度会很高,而且对人体没有辐射性,实现成本低。
磁定位装置在不同领域内已经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尚未有成熟的装置出现,现有产品的缺点集中表现在磁传感器位置固定。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的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的装置,包括圆形扫描轨道、位于圆形扫描轨道上的磁传感器、以及位于圆形扫描轨道内的检查床,圆形扫描轨道由伺服电机驱动皮带带动旋转,磁传感器电连接第一无线数据收发器,第一无线数据收发器与第二无线数据收发器无线连接;第二无线数据收发器与所述伺服电机之间依次电连接信号调理器、中央控制器、电转接模块以及伺服驱动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磁传感器为两个以上的偶数,对称的设置在圆形扫描轨道上。
本实用新型中,中央控制器控制扫描轨道旋转运动以及检查床的运动。
本实用新型中,信号调理器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
本实用新型中,包括一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的存储器。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磁传感器采用型号为HMC1043L的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中,电转接模块用于中央控制器以及伺服驱动器的电线汇接。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磁传感器跟随圆形轨道移动,增加扫描次数,提供更多磁性目标的位置信息,并且很大程度地减少了磁传感器的数量,本领域技术人员根据本申请的硬件结构,就能够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软件知识实现并操作,因此本实用新型可以说是基于硬件的改进。本实用新型可以进行可视或者非可视状态下的磁性目标定位,降低了检测难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更进一步的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的优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
图1是空间坐标系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的装置,包括圆形扫描轨道2、位于圆形扫描轨道2上的磁传感器1、以及位于圆形扫描轨道内的检查床10,圆形扫描轨道2由伺服电机5驱动皮带3带动旋转,磁传感器1电连接第一无线数据收发器8,第一无线数据收发器8与第二无线数据收发器9无线连接;第二无线数据收发器9与所述伺服电机5之间依次电连接信号调理器12、中央控制器11、电转接模块6以及伺服驱动器7。所述磁传感器1为两个以上的偶数,对称的设置在圆形扫描轨道2上。中央控制器11控制扫描轨道旋转运动以及检查床10的运动。信号调理器12包括模拟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处理器,用于实现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之间的转换。包括一与中央处理器电连接的存储器。磁性目标4设置在检查床10上方的空间内。电转接模块用于中央控制器以及伺服驱动器的电线汇接。
本实用新型中,中央控制器选用型号为MSP430F149的单片机。
所述磁传感器采用型号为HMC1043L的磁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使用磁传感器对磁性目标进行检测定位的装置,具体实现该技术方案的装置和途径很多,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施例中未明确的各组成部分均可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医科大学,未经南京医科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2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玻璃体切除术后头部姿态监控系统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双通道胃动力检测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