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码头登船梯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91618.0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07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毛向阳;高华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B63B27/14 | 分类号: | B63B27/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政联科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89 | 代理人: | 郭晓华 |
地址: | 31602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头 登船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船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登船梯,特别是一种码头登船梯。
背景技术
在码头的发展过程中,近代的大型码头,特别是处于无掩护的墩式码头,码头面不是完全连续的,而且标高较高,船舶在作业过程中的颠簸、游动频繁,且幅度比较大。由于码头护舷大,停靠在码头上的船舷至码头岸线的距离较大。这种条件的船岸联系是船只携带的舷梯难以解决的。因此现代码头为了加速船舶装卸作业和确保人员上下船的安全,以登船梯取代船舶舷梯是必然的选择。登船梯几乎与成为不可缺少的码头大型作业装置。
现有的很多登船梯当前在船舶制造和修理领域用的码头登船梯,一般采用焊接的方式与船体相连,使得每当船舶离开码头时都必须割开焊接部位,由此加大了打磨、油漆的工作量。另外,再次靠近码头时,又要重新焊接,增加了不必要的工作量,费时、费力,费材料。另外,随着水面的涨落及波动,使船体的高度,以及船体与码头的距离时常发生变化,这时,同一规格的登船梯边无法满足各种情况的需求,换而言之,必须挪动船体,及配备多部不同规格的登船梯才能适用,增加了成本,同时费时、费力、费财。
船舶靠泊在码头时,登船梯及平台能随一年中四季水位的高低及江水潮涨潮落起伏的变化以及船舶靠泊在码头时受风向的影响,船与码头的距离产生变化的情况,一般的登船梯不能随船而动,登船梯的高度也不能调节,会存在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登船梯的高度和宽度不能调节,登船梯体积大,在不使用时放置占据空间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够进行高度调节,方便位置移动,梯架可折叠的一种码头登船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码头登船梯,包括梯架,所述梯架的底端设有液压缸,所述液压缸的下方连有液压杆,所述液压杆的下方连有下转台,所述梯架的顶端铰接有上转台,所述锯齿形踏板由若干段踏板段铰接组成,每段所述踏板段的下部设有三角形支撑架,所述梯架的两侧设有若干弧形可伸缩的扶手,所述扶手的表面覆有一层橡胶套,所述橡胶套上均匀分布有颗粒状凸起,所述下转台包括第一底座和第一底板,所述第一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一滑轮和第一限位块,所述第一底板上设有第一导轨与第一限位槽,所述第一滑轮在第一导轨中移动,所述第一限位块卡接在第一限位槽中,所述上转台包括第二底座和第二底板,所述第二底座的底部设有第二滑轮和第二限位块,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第二导轨和第二限位槽,所述第二滑轮在第二导轨中移动,所述第二限位块卡接在第二限位槽中。
在上述的一种码头登船梯中,所述液压缸与液压杆配合,能够实现梯架高度的调节,所述锯齿形踏板起到良好的防滑功能。
在上述的一种码头登船梯中,所述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与所述梯架在水平面的长度投影线相平行,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分别在第一导轨、第二导轨中移动能够实现登船梯梯架的角度的倾斜,当移到合适的位置时,将第一限位块与第二限位块分别卡接在第一限位槽与第二限位槽中,实现码头登船梯的固定。
在上述的一种码头登船梯中,所述梯架在支撑架之间的连接处可折叠。当不使用时,可以将梯架折叠起来。
在上述的一种码头登船梯中,所述第一底板和所述第二底板上设有若干螺孔,所述螺孔中配有螺栓,用于将码头登船梯的上转台与下转台分别固定在船甲板和码头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转台下方的液压缸与液压杆的设计,能够实现码头登船梯高度的调节,通过第一滑轮、第二滑轮与第一导轨、第二导轨的配合,能够实现登船梯梯架位置的调整,扶手的的表面覆有一层橡胶套,橡胶套上均匀分布有颗粒状凸起,当扶在扶手上时,起到良好的防滑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码头登船梯结构示意图。
图2是梯架表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梯架;2、踏板;3、扶手;4、下转台;5、上转台;6、支撑架;7、第一底座;8、第一底板;9、第一滑轮;10、第一限位块;11、第一导轨;12、第二底座;13、第二底板;14、第二滑轮;15、液压缸;16、液压杆;17、第二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16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升式平台及其水平锁紧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分离铸造的嵌入槽式船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