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管充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91506.5 | 申请日: | 2015-04-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87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于恒;郑成洲;陈瑞杰;刘丹;孙飞;金志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沈阳化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F28D15/02 | 分类号: | F28D15/02 |
| 代理公司: | 沈阳技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21205 | 代理人: | 张志刚 |
| 地址: | 110142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工质灌注及除杂装置,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管充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中小型热管的后期制作,特别是工质灌注过程仍然存在不足。抽真空、工质灌注和二次除杂不能同步且高效的完成。一般都分成两部分或几部分完成。热管的除杂过程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热管在实际应用中的导热效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充液装置,本实用新型加热连接一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封口装置连接一温度传感器,待达到设定温度,封口机完成封口工作。加热与封口共同作用,一次性可控完成工质灌注及除杂任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热管充液装置,所述装置包括真空装置、灌注装置、作用管道、加热模块及封口模具,作用管道中间设有一电磁阀,作用管道被该电磁阀分成上腔和下腔两部分,真空装置由一真空真空电磁阀连接作用管道的上腔,灌注装置由一针阀连接作用管道下腔,封口模具设置于待加工热管的管口侧,加热模块设置于待加工热管的底部。
所述的一种热管充液装置,所述上腔连接一气源,并设有一控制其通断的截止阀。
所述的一种热管充液装置,所述下腔设有一真空密封夹持装置,该热管真空密封夹持装置内嵌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的一种热管充液装置,所述下腔内内嵌储液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与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抽真空装置与工质灌注装置,加热装置与封口装置共同作用,一次性可控完成工质灌注及除杂任务。加热装置连接一温度传感器,对加热温度进行控制。封口装置连接一温度传感器,待达到设定温度,封口机完成封口工作。
1.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不需要抽至很高的真空度;
2.本实用新型结合一般方法沸腾排气法和冷冻法,兼具两者优点,提高效率;
3.本实用新型不需要预留一定长度的热管手收集不凝性气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一种热管充液装置,通过研究沸腾排气法和冷冻法,结合两个方法优点再加以优化。提出一种由抽真空装置、灌注装置、加热装置和封口装置组成。抽真空装置在低真空状态下完成真空抽取工作,降低真空抽取难度。灌注装置使工质进入待加工热管以及工质量的控制。加热装置对工质进行加热,形成工质蒸汽,存在蒸汽压推动不凝性气体和蒸汽上移,与上端冷工质液化,完成除杂过程。封口装置内存在一温度传感器,达到设定温度后完成封口工作。四部分共同作用,可以在低真空度下,完成工质的抽真空灌注以及二次除杂。减小抽真空难度,又能保证除杂要求,提高工作效率。
实施例1:
图中部件为:1真空装置;2真空电磁阀;3上腔;4电磁阀;5下腔;6真空密封夹持装置;7加热模块;8作用管道;9气源;10截止阀;11灌注装置;12针阀;13封口模具;14毛细结构;15待加工热管;16储液槽。
热管充液装置作用管道、储液槽、针阀、灌注管道、封口机、温度感应器、加热器。作用管道包括上腔和下腔。作用管道中存在两个针阀,灌注管道以及气源管道各一个。封口机连接一个温度感应器。加热器连接一个温度感应器。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相连。待加工热管与作用管道下腔相连。针阀分布在作用管道两侧。
待加工热管15插入作用管道8的下腔5内,由真空密封夹持装置6固定封闭。打开真空电磁阀2和电磁阀4,关闭截止阀10和针阀12。此时连接真空装置1进行抽真空。待真空抽取完成后,关闭真空电磁阀2、电磁阀4。打开针阀12,灌注装置11开始灌注工质,所需灌注工质量应是储液槽储液量加上待加工热管设定量。灌注完成后关闭针阀12。打开加热模块对热管底部进行加热,此时液态工质受热形成工质蒸汽,在蒸汽压的推动下移动到下腔5内,遇到储液槽16内冷工质液化成液态工质,在重力作用及毛细作用下回流至热管底部,完成一个工质循环过程,而不凝性气体被留在下腔5内。封口模具13将待加工热管上管口封死。打开电磁阀4和截止阀10,关闭针阀12。从气源9吹出气体,吹走储液槽内工质,到此完成全部的工作过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化工大学,未经沈阳化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9150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壳式换热器进汽分配装置
- 下一篇:脱乙烷塔冷凝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