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柔性护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88988.9 | 申请日: | 2015-03-3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65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 发明(设计)人: | 赵立财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17/20 | 分类号: | E02D17/20;E02D31/14;E01B2/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1013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冻土 地区 铁路 路基 柔性 护坡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柔性护坡,特别涉及一种高寒地区冻土铁路路基柔性护坡。
背景技术
在多年冻土地区施工铁路路基时,由于高含冰量冻土的热稳定性差,冻胀及融沉性强,极易造成路基边坡下沉、变形、开裂等病害,因此,保证冻土地区路基边坡的稳定性至关重要;传统的护坡方法有浆砌片石护坡、骨架护坡和碎石护坡,这些方法均不适应于冻土地区路基护坡,并且不能适应铁路路基冻融循环所造成的变形。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柔性护坡,解决了现有技术不适应于冻土地区路基护坡的施工和不能适应冻融循环所造成的变形的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以上技术问题的:
一种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柔性护坡,包括路基基底,在路基基底上设置有路基本体,在路基本体的两侧路基边坡上均设置有梯形台阶,在路基基底上铺设有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在靠近梯形台阶的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上设置有砂袋,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的外端设置有张拉梁,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上安装有U型卡扣,在张拉梁外侧设置有第一层L型预制挡块,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的上方填筑有第一层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在第二梯形台阶和第一层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上设置有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在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上设置有U型卡扣,在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的靠近梯形台阶处设置有砂袋,在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的外端设置有第二张拉梁,在第二张拉梁外侧设置有第二L型预制挡块,在第二L型预制挡块与第一层L型预制挡块之间设置有插筋,沿着梯形台阶的每阶台阶设置有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和一层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直至路基坡顶。
在路基边坡的外侧设置有坡脚排水沟,梯形台阶的每阶台阶高度为30厘米。
一种冻土地区铁路路基柔性护坡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第一步、在铁路路基基底上填筑路基本体,在路基本体是两侧边坡上开挖梯形台阶,每阶台阶高度为30厘米;
第二步、在路基本体的外侧的路基基底上铺设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使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内侧端与梯形台阶紧靠在一起;
第三步、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内侧端上部放置砂袋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外侧端上放置张拉梁,通过外侧端上放置张拉梁,将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张拉绷紧后,沿着线路边坡走形每隔5-6米张拉一次,在保持张拉力的同时用U型卡扣将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固定;
第四步、移除张拉梁和砂袋,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外侧放置第一层L型预制挡块,在第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上填筑第一层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使其高度达到第一阶梯形台阶的高度,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最大粒径不大于60毫米;
第五步、在第一层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上铺设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在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内侧端上部放置砂袋,在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外侧端上放置第二张拉梁,通过外侧端上放置第二张拉梁将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张拉绷紧后,沿着线路边坡走形每隔5-6米张拉一次,在保持张拉力的同时用U型卡扣将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固定;在第二张拉梁外侧设置第二L型预制挡块,在第二L型预制挡块与第一层L型预制挡块之间设置插筋,在第二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填筑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
第六步、沿着梯形台阶的每阶台阶设置一层高强聚酯土工格栅和一层未饱和角砾石填料层,直至路基坡顶,第一L型预制挡块的尺寸为0.5米×0.48米×0.3米,第二L型预制挡块的尺寸为0.25米×0.48米×0.3米,两种类型L型砼预制块沿护坡方向交错布设,并用橡胶锤大面将插接在一起的L型预制挡块轻拍整平。
本发明可有效控制多年冻土地区路基护坡变形,防止塌方现象的发生,具有造型美观、低消耗、适应性强的特点,施工设备简单,耐寒性好,造价低廉。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中铁十九局集团第三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898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岩质边坡较大危岩体的锚护结合处理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基坑回填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