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半自动双面胶贴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8805.3 | 申请日: | 2015-04-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82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王俊峰;陈明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瑞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H37/04 | 分类号: | B65H3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平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39 | 代理人: | 王雅辉 |
地址: | 2153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半自动 双面 胶贴附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贴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双面胶贴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气自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电子元器件也迅速发展,电子芯片作为电子元器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也在这个领域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电子芯片的生产过程中,有些芯片需要粘贴双面胶。目前,电子芯片的双面胶粘贴的方法是人工将双面胶从胶纸上取下,然后一片一片的将双面胶粘贴在对应的芯片板上,粘贴完成后再粘贴下一片,周而复始。由于工人长时间机械地反复进行取下双面胶、粘贴双面胶的操作,导致劳动强度非常大,粘贴速度缓慢,再加上人工操作的时间较长,无法做到连续性生产,导致芯片生产的效率低下。
故,需要一种新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半自动双面胶贴附装置,特别适用于贴附面积较小的零部件。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半自动化双面胶贴附装置,包括上模座和下模座,上模座上设有用于固定双面胶的双面胶吸附板,上模座的两侧设有人工操作上模座的把手,下模座上包括容纳产品的产品容纳槽、微动开关和上下模定位梢;下模座内部设有控制双面胶吸附板的双面胶吸附开关,上下模定位梢位于产品容纳槽的外沿。
本实用新型将双面胶吸附开关打开,将双面胶放置在双面胶吸附板上,同时将产品放置于产品容纳槽内,握住把手将上模座翻转到下模座,胶自然贴合,贴完胶的产品会被吸到上模座上,打开上模座,关掉双面胶吸附开关,产品就会自行脱落。
本实用新型通过上下模定位稍,确保上模座和下模座重合准确,同时采用双面胶吸附板先对双面胶进行固定,提高产品和双面胶的粘合准确性,提高生产良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产品容纳槽设有用于吸附产品的真空发生器,该真空发生器的控制开关位于下模座内部,采用真空发生器吸附产品,确保在贴双面胶的过程中产品不会产生位移。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下模座的产品容纳槽的外围设有若干定位柱,所述上模座上设有与下模座定位柱对应的定位孔,上模座翻转与下模座重合时,通过定位柱与定位孔的配合,确保重合精准度,提高产品加工良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双面胶吸附板设有气管接头,通过气管接头对双面胶进行吸附固定。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优化,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产品容纳槽数目为多个,所述产品容纳槽的尺寸大小与产品的尺寸大小相匹配,采用多个产品容纳槽,能够同时对多个产品进行贴胶,提高贴胶工作效率。
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采用气管接头和真空发生器分别对双面胶和产品进行吸附固定,定位柱和定位孔配合,同时采用上下模定位稍,确保在贴胶过程中,上模座和下模座重合精确,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人工成本低,工作效率高,产品良率高,应用范围广,特别适用于小型零部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说明书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1--上模座、11--双面胶吸附板、12--气管接头、13--把手、14--定位孔、15--双面胶吸附开关、2--下模座、21--产品容纳槽、22--微动开关、23--上下模定位梢、24--真空发生器、241--控制开关、25--定位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但同时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本实施例的具体范围,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左”、“右”、“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瑞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瑞虹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880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