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及汽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8323.8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4141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龙琴;张文博;周娟;佟静伟;陈新;张进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37/02 | 分类号: | B60K37/02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车 组合 仪表 支架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组合仪表组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及汽车。
背景技术
目前,各种显示屏如段码屏、点阵屏、TFT屏大量运用于组合仪表中,显示屏的固定结构一般通过导光支架来实现,导光支架需根据显示屏的尺寸进行定制,不同的显示屏需要定制不同的导光支架,由此不能实现导光支架的通用化设计,造成开发费用高、资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及汽车,通过更改显示屏固定支架及显示屏前框架来适配不同型号的显示屏,以达到节省开发成本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包括:
设置于汽车仪表板上的导光支架本体,所述导光支架本体的其中两个相对的边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方形通孔;
卡接于所述导光支架本体内的用于放置仪表显示屏的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的其中两个相对的边上设置有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通孔内的第一卡扣,以及,所述固定支架的所述两个相对的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出的第二卡扣;
卡接于所述固定支架上的用于固定所述仪表显示屏的前框架,所述前框架的两个相对的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用于卡接所述第二卡扣的第二方形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导光支架本体的另外一个边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U形槽,所述固定支架的另外一个边上对应所述第一U形槽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U形槽上的第一限位柱。
进一步的,所述前框架的两个相对的边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二U形槽,所述固定支架的两个相对的边上对应所述第二U形槽的位置设置有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二U形槽上的第二限位柱。
进一步的,导光支架本体上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屏的凸台。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为用于放置所述仪表显示屏的空腔结构。
此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汽车,包括上述的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的有益效果如下:
上述方案中,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包括导光支架本体、卡接于导光支架本体上的显示屏固定支架、放入显示屏固定支架内的显示屏,以及卡接于显示屏固定支架上的显示屏前框架,本实施例通过更改显示屏固定支架及显示屏前框架来适配不同型号的显示屏,实现导光支架本体的通用化设计,达到节省开发成本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的结构图;
图2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导光支架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固定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表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前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光支架本体;11-第一方形通孔;12-第一U形槽;13-凸台;2-固定支架;21-第一限位柱;22-第一卡扣;23-第二卡扣;24-第二限位柱;25-空腔结构;3-显示屏;4-前框架;41-第二方形通孔;42-第二U形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本实用新型针对目前仪表导光支架需要根据显示屏的尺寸进行定制,不能实现导光支架通用化设计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及汽车。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组合仪表导光支架结构,包括:导光支架本体1、固定支架2、显示屏3、前框架4,具体地,
导光支架本体1设置于汽车组合仪表板上,如图2所示,所述导光支架本体1的其中两个相对的边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方形通孔11;所述导光支架本体1的另外一个边上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第一U形槽12;进一步的,导光支架本体1上还设置有用于支撑所述显示屏3的凸台13。
固定支架2卡接于所述导光支架本体1内,如图3所示,所述固定支架2为用于放置所述仪表显示屏3的空腔结构25。所述固定支架2的其中两个相对的边上设置有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方形通孔11内的第一卡扣22,以及,所述两个相对的边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凸出的第二卡扣23;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2的另外一个边上设置有用于卡接于所述第一U形槽12上的第一限位柱2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832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功能儿童安全椅
- 下一篇:汽车油门刹车合一踏板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