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配电系统防雷箱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7537.3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73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刘梦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辽宁东鹰电器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G13/00 | 分类号: | H02G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亚泰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107 | 代理人: | 许宇来 |
地址: | 110114 辽宁省***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配电 系统 防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防雷保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配电系统防雷箱。
背景技术
用户设备因雷引致电源上的损坏以及大楼因雷击引致电源火警的情况频发,因此性能可靠、功能完善的配电系统防雷箱对于安全生产非常重要。
现有低压防雷器采用的元器件主要以石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瞬态二极管、压敏电阻等为主。石墨放电间隙、气体放电管一般残压较高,反应时间长,有工频续流;瞬态二极管、压敏电阻通流量一般较小,防雷保护效果不够好。
另外,现有的防雷箱一般是通过设置于防雷箱背板上的连接孔和配电柜或其它支撑物固定连接;连接孔相对于防雷箱是固定不动的,所以,在配电柜等安装环境中安装防雷箱时,安装人员不容易找到合适的位置,安装局限性很大,安装难度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就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大的配电系统防雷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包括箱体,其结构要点箱体内设置有两个横向布置的竖隔板将箱体分为第一部分、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一极防雷模块、第一断路器和第一接地铜排,第一接地铜排分别与箱体外侧的接地端子、第一极防雷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极防雷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一断路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一断路器的输入端与第一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二部分内设置有第二极防雷模块、第二断路器和第二接地铜排,第二接地铜排分别与所述第一接地铜排、第二极防雷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二极防雷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二断路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二断路器的输入端与第二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三部分内设置有第三极防雷模块、第三断路器和第三接地铜排,第三接地铜排分别与所述第二接地铜排、第三极防雷模块的输出端相连,第三极防雷模块的输入端与第三断路器的输出端相连,第三断路器的输入端与第三接线端子相连;所述第一极防雷模块、第二极防雷模块、第三极防雷模块均包括温度控制保险管、压敏电阻和气体放电管,温度控制保险管一端为防雷模块输入端,温度控制保险管另一端与压敏电阻一端相连,压敏电阻另一端与气体放电管一端相连,气体放电管另一端为防雷模块输出端。
作为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雷击计数器,雷击计数器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接地铜排相连。
作为另一种优选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表面设置有地线指示灯,地线指示灯与所述第一接地铜排相连。
其次,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部分内设置有第一防火箱体,第一防火箱体套置于所述第一防雷模块、第一断路器及第一接线端子上,并覆盖于所述第一断路器同第一防雷模块和第一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线路上;第二部分内设置有第二防火箱体,第二防火箱体套置于所述第二防雷模块、第二断路器及第二接线端子上,并覆盖于所述第二断路器同第二防雷模块和第二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线路上;第三部分内设置有第三防火箱体,第三防火箱体套置于所述第三防雷模块、第三断路器及第三接线端子上,并覆盖于所述第三断路器同第三防雷模块和第三接线端子电连接的线路上。
另外,本实用新型所述箱体的背板上设置有旋卡,所述旋卡的一端是与所述背板铰接的铰接端,另一端是用于将所述防雷箱固定在支撑所述防雷箱的支撑物上的固定连接端;所述旋卡的固定连接端设有用于将所述防雷箱和所述支撑物固定连接的连接孔;所述旋卡通过螺栓和所述背板铰接。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气体放电管和压敏电阻的配合使用,在保持原有防雷器残压低、响应速度快的前提下,使防雷器的漏电流为零,使防雷系统的可靠性大大增加,减少了维护和建设成本,节约了空间资源。
另外,本实用新型第一极防雷模块、第二极防雷模块、第三极防雷模块集成设置,便于三极整体防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不仅局限于以下内容的表述。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第一断路器、2为第一防雷模块、3为第一接地铜排、4为第二断路器、5为第二极防雷模块、6为第二接地铜排、7为第三断路器、8为第三极防雷模块、9为第三接地铜排、10为雷击计数器、11为第一接线端子、12为第一防火箱体、13为箱体、14为螺栓、15为旋卡、16为连接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东鹰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未经辽宁东鹰电器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75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