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不易发生振动且散热能力强的离合器风扇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982.8 | 申请日: | 2015-03-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9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饶宗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饶宗涛 |
主分类号: | F04D29/26 | 分类号: | F04D29/26;F04D29/40;F04D29/66;F16D13/7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062450 河北省沧***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易 发生 振动 散热 能力强 离合器 风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合器领域,涉及一种离合器风扇。
背景技术
离合器是机械传动中的常用部件,它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的飞轮壳内,用螺钉将离合器总成固定在飞轮的后平面上,离合器的输出轴就是变速箱的输入轴。它的作用是,根据实际操作,将发动机与变速箱暂时分离和逐渐接合,以切断或传递发动机向变速器输入的动力。
从离合器的作用可以看出,离合器在工作时,会因摩擦产生大量热能,如果散热不及时,长时间在高温下工作会导致离合器的内部零件的力学性能变差,容易发生变形,还会严重影响与离合器连接的部件的正常工作。
针对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已经出现了一些通过风扇来加速散热的离合器,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离合器,在长时间使用后,风扇容易发生松动,由于离合器的结构十分紧凑,风扇的丝毫偏移均会引起风扇与其他部件发生碰撞,引起离合器的震动。此外,现有技术中的风扇,其风扇叶片的结构较为复杂,由多个不同倾角的斜面构成,生产难度大,生产成本高。而且,形成的风往往由两个方向,导致风量损失严重,散热效果一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稳定,不易发生震动,且散热效果好的离合器风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不易发生振动且散热能力强的离合器风扇,包括压盘、压盖、盘齿、多个风扇叶片和连接片,所述盘齿利用轴承固定在压盘上,所述多个风扇叶片等间距的固定在盘齿上,所述压盖固定在压盘的顶端;所述连接片的边缘固定在压盖的顶端,连接片的中心处向外凸出以防止其与风扇叶片接触;所述风扇叶片由矩形条状的尾部和宽度大于尾部的头部构成,所述连接片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多个进气口,所述风扇叶片的头部位于进气口的下方。
其中,所述连接片包括中心环部、多个连接部、边缘环部和固定凸块,所述中心环部和边缘环部利用多个等间距布置的连接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凸块固定在边缘环部的边缘处;所述连接部为向外凸出的、截面为梯形的形状。
其中,所述固定凸块上设有钉孔,带螺纹的卯钉穿过此钉孔以将连接片固定在压盖的顶端。
其中,所述压盖利用螺丝固定在压盘上,所述压盘的边缘处设有多处螺纹孔,所述压盘利用螺纹孔和螺丝固定在离合器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易发生振动且散热能力强的离合器风扇,由盘齿驱动风扇叶片转动引起强风,提高离合器的散热性能。由于连接片的中心处向外凸出,使连接片与风扇叶片之间存在较大空隙,一方面,保证风扇叶片即使在发生轻微形变时也不与连接片接触,另一方面连接片能够避免离合器的其他部件与风扇叶片接触。而且,风扇叶片由矩形条状的尾部和宽度大于尾部的头部构成,在转动时,重量集中在头部,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尾部绷直,不易发生前后的晃动。风扇叶片的头部位于进气口的下方,在风扇叶片转动时,可从进气口处补充足量的空气,因此散热效率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不易发生振动且散热能力强的离合器风扇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片的主视图;
图3为图2在A-A方向上的剖面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如下:
11、压盘 12、压盖
13、盘齿 14、风扇叶片
15、连接片 111、螺纹孔
151、中心环部 152、连接部
153、边缘环部 154、固定凸块。
具体实施方式
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不易发生振动且散热能力强的离合器风扇,包括压盘11、压盖12、盘齿13、多个风扇叶片14和连接片15,盘齿13利用轴承固定在压盘11上,多个风扇叶片14等间距的固定在盘齿13上,压盖12固定在压盘11的顶端;连接片15的边缘固定在压盖12的顶端,连接片15的中心处向外凸出以防止其与风扇叶片14接触;风扇叶片14由矩形条状的尾部和宽度大于尾部的头部构成,连接片15上设有环形分布的多个进气口,风扇叶片14的头部位于进气口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饶宗涛,未经饶宗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9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高入口压力段间增压泵
- 下一篇:电厂用循环泵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