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粮食烘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6740.9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9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黄胜;纪峰;陶雷;周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湖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23B9/08 | 分类号: | A23B9/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利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2256 | 代理人: | 任立 |
地址: | 2216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粮食 烘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粮食加工技术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背景技术
我国是稻谷、小麦等粮食的生产和销售大国,粮食收获后或多或少含有水分,一定的环境条件下,极易诱发发热、发酵、霉变、发芽等,必须晾晒或烘干后才能进行储存、加工或运输等。另一方面,随着联合收割机的大力推广与使用,以及种粮大户的兴起,原有的自然晾晒因效率低下和容易损坏而越来越不可行。第三,入库粮食由于自燃返潮,也需要定期晾晒,才能保证粮食不霉变甚至腐烂,因此需要将粮食再次进行烘干。
因此,设计一种结构简单、方便实用的粮食高效节能的粮食烘干机,是粮食加工、运输及储存过程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粮食烘干装置,不仅能快速将粮食烘干,便于储存,使用方便,烘干时间短,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寿命长,避免因长时间潮湿导致发热、发酵、霉变、发芽等问题。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粮食烘干装置, 包括进粮系统、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统,进粮系统包括用于存储粮食的粮坑、第一进粮管道、第一减速电机、第一下滑轨道、初清筛、第二下滑轨道、第二进粮管道、第二减速电机和第三下滑轨道,第一进粮管道与第二进粮管道均竖直设置,第一下滑轨道、第二下滑轨道和第三下滑轨道均倾斜设置;
第一进粮管道下端入口伸入粮坑内部,第一进粮管道上端设有第一减速电机,第一进粮管道上端出口与第一下滑轨道连接,第一下滑轨道的下端与初清筛上端的进料口连接,初清筛下端的出料口与第二下滑轨道连接,第二下滑轨道下端与第二进粮管道下端进料口连接,第二减速电机安装在第二进粮管道上端,且第二进粮管道上端设有两个出料口,两个出料口上均设有阀门,其中一个出料口与第三下滑轨道连接,另一个出料口与最终出料管连接,第一进粮管道和第二进粮管道内部均设有用于输送粮食的螺旋提升机,螺旋提升机分别与第一减速电机和第二减速电机连接,第三下滑轨道下端与粮食干燥系统进料口连接;
粮食干燥系统包括竖直设置的干燥塔、热风炉和热风管,热风炉出口与热风管一端连接,热风管另一端与干燥塔连接,干燥塔上端的进料口与第三下滑轨道下端连接,干燥塔底部出料口还与第二进粮管道下端的进料口连接;
排气系统包括废气管、引风机和除尘室,废气管一端与干燥塔连接,另一端与引风机的进气口连接,引风机的出气口与除尘室连接。
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设置进粮系统、粮食干燥系统和排气系统,使需干燥粮食在粮食干燥系统中循环干燥,直至达到干燥要求,不仅能快速将粮食烘干,便于储存,使用方便,烘干时间短,工作效率高,节约成本,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使用寿命长,避免因长时间潮湿导致发热、发酵、霉变、发芽等问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限定的技术方案是:
前述的粮食烘干装置,干燥塔内部自上而下依次设有进粮层、烘干层、缓苏层、排粮层和除湿层,在干燥塔两侧位于烘干层处设有进风风箱和出风风箱,在烘干层高度方向设有进气层和出气层,进气层和出气层互相间隔设置,进气层由进气气槽组成,出气层由出气气槽组成,进气气槽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与进风风箱连通,出气气槽沿其长度方向的开口与出风风箱连通,且出气气槽和进气气槽还开设有向下方向的开口;
缓苏层位于烘干层和排粮层之间,且缓苏层四面为密闭空间,缓苏层用于将烘干层和排粮层间隔一定距离,且缓苏层的高度为2-10m;
排粮层位于缓苏层的下端,在排粮层设有至少一个向下的“V“字形排粮口,“V“字形排粮口并排设置,在“V“字形排粮口出口处设有用于控制排粮速度的旋转叶轮,旋转叶轮沿其长度方向的一端还有驱动其转动的齿轮;
除湿层位于排粮层的下端,在干燥塔位于除湿层的一侧侧壁上开设有至少一个进气孔,另一侧并排开设有与抽风机连通的出气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湖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未经金湖精锐机械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67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