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5986.4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924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郭建刚;王联合;张绍振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K31/04 | 分类号: | F16K31/04;F16K31/524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粤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44264 | 代理人: | 唐强熙 |
地址: | 528300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控制 进出 水阀 | ||
1.一种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同步电机(10)输出轴的制动杆(7)、配合装配于阀体盖(2)上的密封阀(8)、以及内部设置有两条独立水路的阀体(9);制动杆(7)上设有凸轮(75),其靠近输出轴有第一接触面(71),远离输出轴有第二接触面(72);阀体(9)内两条水路分别设有第一缺口(92)和第二缺口(93);阀体盖(2)装配于阀体(9)上,且彼此之间形成空腔(94),空腔(94)连通第一缺口(92)和第二缺口(93),使两水路连通;密封阀(8)部分设置于空腔(94)内;工作时,同步电机(10)带动制动杆(7)转动,第二接触面(72)触动密封阀(8)封闭第一缺口(92),或者第一接触面(71)令密封阀(8)脱离第一缺口(92),互相配合控制阀体(9)内水路的通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密封阀(8)设置于第一缺口(92)正上方,第一缺口(92)边缘向上凸起有凸筋(91);封闭水路时,密封阀(8)底部(83)向下紧压凸筋(91),打开水路时,密封阀(8)底部(83)向上脱离凸筋(9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封闭水路时,第二接触面(72)随制动杆(7)转动而摆动,并向下按压密封阀(8)顶部(81),使密封阀(8)产生形变并紧压凸筋(91);打开水路时,第一接触面(71)到达密封阀(8)正上方,密封阀(8)恢复原形,且底部(83)脱离凸筋(9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密封阀(8)正下方设置有弹性件(4),弹力作用于密封阀(8)和阀体(9)上;封闭水路时,密封阀(8)克服弹性件(4)的弹力紧压凸筋(91),打开水路时,弹性件(4)弹性作用密封阀(8)恢复原形,并脱离凸筋(9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制动杆(7)设置有第一触动头(73)和第二触动头(74),封闭水路时,第一触动头(73)触碰第一微动开关(1),打开水路时,第二触动头触碰第二微动开关(5);工作时,制动杆(7)在第一微动开关(1)和第二微动开关(5)之间往返摆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一微动开关(1)和第二微动开关(5)分别控制同步电机(10)反向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密封阀(8)为一体成型的橡胶件,包括主体(84)和环套于主体(84)外的套筒(85),彼此之间存在间隙,互不接触,两者仅通过套筒(85)一端的薄片(82)连接;套筒(85)上设置有环形凹槽(851)与阀体盖(2)上的装配孔(21)配合密封装配;闲置状态下,套筒(85)环套于主体(84)下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封闭水路时,密封阀(8)产生形变,主体(84)相对向下移动,最终套筒(85)环套于主体(84)中部;打开水路时,密封阀(8)恢复至闲置状态,整体不受力。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制动杆(7)为条形块,其一端部固接同步电机(10)的输出轴,且倾斜设置有凸轮(75),第一接触面(71)和第二接触面(72)分别设置于凸轮(75)上;第一触动头(73)和第二触动头(74)对称设置于制动杆(7)另一端。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自动控制的进出水阀,其特征在于第一微动开关(1)、第二微动开关(5)和同步电机(10)分别安装于固定座(6)上,其中第一微动开关(1)和第二微动开关(5)分别设置于同步电机(10)上方两侧,第一触动头(73)和第二触动头(74)往内延伸,对应触碰第一微动开关(1)和第二微动开关(5);制动杆(7)每次触碰其中一微动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宝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5986.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