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4584.2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758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卿;李云;彭森;胡悦;薛雪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刘玥 |
地址: | 300000***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组合式 生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于水体富营养化原位生物修复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
背景技术
富营养化是一种水体中氮、磷等营养物质含量过多引起的水质污染现象。它会引起藻类大量繁殖,水体恶化而又腥臭,水中缺氧造成鱼类窒息死亡等危害。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水资源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大量的营养物质及有毒有害物质排入湖泊河流中,水体出现严重的富营养化,水质逐渐恶化。对于景观水体多为静止或流动性差的封闭缓流水体,一般具有易污染、水体自净能力低等特点,管理不好很容易引起水体富营养化,丧失景观能力,严重影响自然环境和居民的生活环境。
目前富营养化水体的修复技术可以分别为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和生物修复。生物修复与原始的物理化学修复性比较具有设施简单、投资少、易建造、管理方便、美化环境、适种范围广等优点。目前,人工湿地修复和浮床技术是植物修复最常用的技术。生物浮床技术作为有效的、经济的以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的技术之一,目前已成为水环境综合治理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热点。
现阶段,生物浮床的技术主体为植物。不同植物去除氮、磷的能力已有所研究,但植物生物量的限制阻碍了净化效果的进一步提高。为了进一步强化生态浮床的净化效果,需要在浮床的结构上和生物量方面有所突破。生态浮床技术的研究虽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仍有许多地方需要完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该浮床生物富集量大,结构简单,改善水体微生态环境,水体中的氮磷去除效果显著,能改善水体透明度,平衡pH值,还具有美化环境、节约成本等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和植物,所述浮床是以PVC管及PVC接头相互连接构成的框架式结构体,浮床的底部及周边包裹有塑料网,所述浮床下方悬挂有活性炭纤维束,浮床内铺设有由陶粒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颗粒组成的人工介质,所述人工介质铺设的高度为4-8cm,所述人工介质上方设置有带有栽植孔的浮板,所述浮板与人工介质间留有空隙,植物通过所述栽植孔种植于浮床内。
所述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颗粒的体积占人工介质总体积的2%-5%。
所述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颗粒的直径为1-1.5cm。
所述浮板由长、宽、高分别为33cm、33cm和6cm的6个浮板单元组合连接而成。
所述栽植孔的直径为17cm。
所述活性炭纤维束由5-7根活性炭纤维毛毡组成。
所述活性炭纤维束的长度为30-40cm。
所述活性炭纤维毛毡的宽度为1-2cm。
所述塑料网的孔径为1cm×1c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所带来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生态浮床中设置的植物及植物根系能吸收水体中氮、磷等物质,改善水体透明度及平衡pH值,此外还可对水体中固体物质、胶体物质及NH4+-N等有一定的沉降、拦截和吸附作用。
2.本实用新型中的浮板由高密度聚乙烯制成,不仅具有良好的耐热和耐寒性能,还具有较高的刚性和韧性,机械性能好,耐环境应力,该浮板一方面可以提供浮力以便浮床浮于水面,另一方面可对植物起到支撑作用,增加植物抗倒性。
3.本实用新型中的浮床内铺设有轻质陶粒和好氧反硝化细菌固定化颗粒,浮床底部还设置有活性炭纤维束,大大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面积,增加了微生物的附着量,提高了浮床对水体处理的稳定性和水体生态修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浮床 2-PVC管 3-PVC接头 4-塑料网 5-植物 6-植物根系 7-活性炭纤维束 8-浮板 9-栽植孔 10-人工介质 11-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至图3所示,一种新型组合式生态浮床,包括浮床1和植物5,浮床1为长方体框架式结构体,浮床1的长宽高为99cm×66cm×15cm,框架式浮床1是以0.5cm的PVC管2为骨架,PVC管2之间通过PVC接头3进行连接,以孔径为1cm×1cm的塑料网4对浮床1的四周和底部进行包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45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油井、煤层气井产出高氟水的处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SBR污水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