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跨钢结构同步移位施工及监测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2261.X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132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强;朱莹;陈茜;梁存之 | 申请(专利权)人: | 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6 | 分类号: | E04G21/16;E01D2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徐宁;刘美丽 |
地址: | 10001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结构 同步 移位 施工 监测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跨钢结构同步移位施工及监测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建筑、桥梁工程中的大量应用,整体提升降落、顶升卸载、平移转体和整体张拉等大型钢结构同步安装施工技术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工程规模的扩大和结构体系的复杂带来了施工过程的复杂性和安全性问题。目前,为了保证在复杂空间钢结构中的施工安全性,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过程进行模拟分析,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结构点进行人为采集监测,并将采集监测数值与施工前的模拟分析数值进行人为对比,并人为判断施工过程是否安全。
由于上述的施工前的模拟分析过程与施工过程中的采集监测过程为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且施工过程是否安全的判断是通过人为对比分析得出的,所以难免造成监测结果不准确,影响施工安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有效提高施工过程安全性的大跨钢结构同步移位施工及监测系统。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大跨钢结构同步移位施工及监测系统,它包括总控系统、控制系统、动力系统、钢结构和监测系统;所述总控系统并联一个以上的所述控制系统,每一所述控制系统连接相应所述动力系统,每一所述动力系统带动所述钢结构执行所述总控系统发送的控制指令;所述总控系统还与设置在所述钢结构上的所述监测系统连接;所述监测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应力监测装置、一个以上的索力监测装置、一个以上的位移监测装置、一个综合采集装置和一个通讯装置,每一所述应力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钢结构表面,用于获取钢结构的应力应变信号;每一所述索力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钢结构的拉索表面,用于获取所述拉索的索力信号;每一所述位移监测装置设置在所述钢结构上,用于获取所述钢结构的位移信号;每一所述应力监测装置、索力监测装置和位移监测装置分别通过数据线连接所述综合采集装置,所述综合采集装置用于采集所述应力监测装置、索力监测装置和位移监测装置所获取的信号并进行模数转换;所述综合采集装置通过所述通讯装置与所述总控系统通信连接。
每一所述控制系统包括一电气系统,每一所述电气系统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总控系统的输出端,每一所述电气系统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动力系统的输入端,所述电气系统用于将所述总控系统的控制指令转换成电气信号,并将电气信号传输给所述动力系统。
每一所述动力系统包括一个以上的液压泵站、一个以上的千斤顶和一个以上的承载系统,每一所述液压泵站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气系统的输出端,用于接收并执行所述电气系统传输的电气信号,每一所述液压泵站的输出端连接每一所述千斤顶,每一所述千斤顶的顶端连接每一所述承载系统,每一所述承载系统固定连接所述钢结构。
还包括一人机界面,所述人机界面连接所述总控系统。
所述应力监测装置采用智能弦式数码应变计。
所述索力监测装置采用索力动测模块。
所述位移监测装置采用通用位移计。
所述通讯装置采用手机上网模块。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实用新型由于在钢结构上设置监测系统,使得施工过程中的各个关键钢结构点的数据处于可监控的状态,不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而且有效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2、本实用新型由于将监测系统与现有技术当中的总控系统连接,不仅能够有效避免人为干扰,而且进一步提高了施工过程的安全性。3、本实用新型由于设置人机界面,不但使得各个参数的设置非常方便,而且能够实时显示施工过程的状况。4、本实用新型由于选择特定的监测装置,使得监测数据更加可靠,进而使得施工过程更加安全。5、实用新型由于设置手机上网模块,使得本实用新型的通讯更加方便,结构更加简单,非常便于使用。本实用新型设计合理、安装方便可以广泛应用于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的施工过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其中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226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建筑结构加固框架
- 下一篇:带刻度的混凝土振动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