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变幅滑轮组及强夯机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2164.0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612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23 |
发明(设计)人: | 周君;马宁;张中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08 | 分类号: | B66D3/08;E02D3/046 |
代理公司: |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专利商标事务所 11038 | 代理人: | 颜镝 |
地址: | 22100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滑轮 强夯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工程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变幅滑轮组及强夯机。
背景技术
强夯机是在建设工程和填海工程中广泛应用的一种工程机械,其利用重锤高落差产生的高冲击能将碎石、片石、矿渣等性能较好的材料强力挤入地基中,在地基中形成一个一个的粒料墩,墩与墩间土形成复合地基,以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沉降。强夯机种类有很多,履带式强夯机就是非常常见的一种,其采用履带行走底盘的桁架式臂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现有的履带强夯机主要由臂架a1、变幅拉索a2、变幅滑轮组a3、人字架a4、履带车a5以及夯锤a6组成。其中臂架a1是用于将夯锤a6起升到一定高度和幅度的桁架式结构;变幅拉索a2是用来连接臂架a1和变幅滑轮组a3的绳索结构;而变幅滑轮组a3是用来改变臂架a1幅度的机构。
现有的强夯机的变幅滑轮组a3与人字架a4通过变幅钢丝绳a31连接的绕绳方式如图3和图4所示,为了减少出绳角α,变幅滑轮组a3相应地被设计成较小的结构,这就使得变幅拉索a2之间的拉索间距L′较小,强夯机在工作过程中,尤其是夯锤a6脱钩的瞬间,臂架a1和履带车a5都会产生振动,臂架a1和变幅滑轮组a3晃动均比较严重,而且拉索间距L′较小的两个变幅拉索a2会产生干涉,甚至由于晃动,变幅滑轮组a3会克服变幅拉索a2作用于变幅滑轮组a3上较小的弯矩而发生上下颠倒的情形,极易发生车毁人亡的危险,强夯机的工作可靠性和施工作业的安全均无法保证。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以上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变幅滑轮组,该变幅滑轮组能够在保证控制出绳角的前提下有效降低变幅滑轮组的晃动和变幅拉索产生干涉的几率,提高强夯机的可靠稳定性,改善施工作业环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幅滑轮组,该变幅滑轮组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两端分别设有竖滑轮,主支架中间设有横滑轮,横滑轮的径向平面与主支架所形成的平面一致,横滑轮的径向平面与竖滑轮的径向平面垂直。
进一步地,横滑轮和竖滑轮分别设有横支架和竖支架,竖支架和横支架均安装在主支架上。
进一步地,竖支架和/或横支架可拆卸地固定设置在主支架上。
进一步地,横支架铰接在主支架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挡板和螺栓,螺栓依次穿过挡板和横滑轮的轴孔将横滑轮安装在横支架上。
进一步地,竖支架和/或横支架设有开孔。
进一步地,竖支架和/或横支架由多块钢板焊接而成。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强夯机,该强夯机具有上述的变幅滑轮组。
进一步地,强夯机还包括人字架,变幅拉索以及变幅钢丝绳,人字架上设有人字架滑轮组,变幅拉索与竖支架连接,变幅钢丝绳绕设在人字架滑轮组和变幅滑轮组之间且绕经横滑轮。
进一步地,强夯机为履带强夯机。
由此,基于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变幅滑轮组,该变幅滑轮组通过在主支架中间设置横滑轮,使得在保证出绳角较小的情况下大大增大了变幅拉索之间的拉索间距,从而增大了强夯机工作时抑制变幅滑轮组晃动的弯矩,有效降低了变幅滑轮组的晃动和变幅拉索产生干涉的几率,而且滑轮的数量相对于现有的变幅滑轮组并没有增加,结构简单,显著提高了变幅滑轮组在强夯机作业过程中的工作稳定性,有效改善了施工作业的环境安全,具有较高的可靠性。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强夯机也相应地具有上述有益的技术效果。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现有的强夯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现有的变幅滑轮组连接变幅拉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现有的变幅滑轮组连接变幅拉索和人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画圈部分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变幅滑轮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变幅滑轮组连接变幅拉索和人字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是为了便于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特征和带来的技术效果有更进一步的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方式的说明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此外,下面所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216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四柱式带二次举升的举升机
- 下一篇:一种风力发电塔架内部升降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