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洗洁用品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2037.0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8022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25 |
发明(设计)人: | 毛秋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毛秋霞 |
主分类号: | B65D30/08 | 分类号: | B65D30/08;B65D33/36;B65D81/24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屈慧丽;曹志霞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天然 用品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清洁用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然洗洁用品。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人们越来越强烈地担心长期大量使用化工类洗洁产品可能导致的各种各样的化学污染及由此导致的健康隐患,越来越强烈地期望寻求一种更加环保的天然洗洁产品,但目前市场上绝大部分的洗洁产品都是化工类洗洁产品,无法满足人们的环保与健康需求。
而现有市面上出现的一些植物性环保洗洁用品,要么是经过与其他填充剂混合之后形成块状如肥皂结构的产品,这种结构的产品使用不方便、且生产过程较为复杂;要么是直接装在一层滤纸袋中,但该类结构产品由于植物性产品的易潮、易结块等特点,这些产品在遇潮或遇水时会发生霉变或结块,不易长期保存。
可见,如何提供一种既环保、又容易长期保存且使用方便的洗洁产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洗洁用品,能够实现环保、天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化学污染导致的健康隐患,而且,本实用新型通过多层级包装,解决环保植物性物质在使用有效期内的防潮防水防霉变问题,同时使用方便、高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天然洗洁用品,包括内袋、外袋,所述内袋置于所述外袋内,所述内袋为无纺布袋或其它布袋,所述外袋为密闭防水防潮层,所述内袋内包有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
优选地,所述内袋和外袋之间留有空隙。
优选地,所述外袋上设有用于撕裂外袋的撕裂口。
优选地,在所述内袋与所述外袋之间放置有干燥防霉剂。
优选地,所述内袋内设置有糯米纸层,所述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密闭置于所述糯米纸层内。
从以上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通过多层级包装,解决环保植物性物质在使用有效期内的易潮、易霉变问题,实现环保、天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化学污染导致的健康隐患;同时,使用方便、高效。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洗洁用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天然洗洁用品,实现环保、解决植物性洗洁产品易潮、易霉变的问题,同时使用方便、高效。
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天然洗洁用品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天然洗洁用品的结构示意图,包括内袋1、外袋2,其中,内袋1置于外袋2内,为了更好的实现本植物性洗洁产品的洗涤作用,选取无纺布袋或其它布袋作为内袋1,选取密闭防水层作为外袋2,并且,内袋1内包有起洗洁作用的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本实用新型中,为了更好地发挥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的洗洁效果和便于浸泡或煲煮等,将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加工成粉状或者颗粒状,使用时,将起隔离作用的外袋2顺着撕裂口3撕开,用刚烧开的清水浸泡内袋1内的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或者直接用清水煲煮使用,这样,既实现高温消毒,又能保证有效成分自由进出内袋1,而开水浸泡或煲煮后形成的茶籽渣被隔离在内袋1内,这样,形成的浸出液无杂质,方便使用。而且,通过搓、挤压等手段可加快并更彻底地得到上述含有有效洗洁成分的浸出液。
为了更好对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防潮防水,防止其受潮后霉变,可在内袋1与外袋2之间放置干燥防霉剂。
为了更好地隔离湿气或者水分对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的影响,防止其受潮后霉变,在内袋1内还可以设置一层糯米纸层,该糯米纸具有隔离水气的作用,将茶籽粕或含茶籽粕的混合物4密闭置于糯米纸层内。
以上所述,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毛秋霞,未经毛秋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20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