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新型防汛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1962.1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9092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0-07 |
发明(设计)人: | 陈杨珑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杨珑 |
主分类号: | E03F5/10 | 分类号: | E03F5/10;E03F5/06;E03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006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城市 地下 交通 系统 新型 防汛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新型防汛结构,适用于城市防汛工程领域。
背景技术
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通风设备与水接触时容易导致损坏;此外过多路面上的水从人行道或道路上的通风栅流入城市地下交通系统时会导致地下交通系统洪水泛滥现象。传统技术中通常使用水泵来进行水的抽取,然而这种方法在暴雨期间成效不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新型防汛结构,以限制水通过通风栅流入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中,并进一步控制流入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水流速度,减少水泵的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新型防汛结构,其包括接收城市路面水的框架、枢轴连接到框架的防水门和枢轴连接到防水门的蓄水池;所述防水门根据蓄水池从框架收集到的水的重量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防水门处于第一位置时水能自由流向城市地下交通系统,防水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水被限制流向城市地下交通系统。
所述防汛结构进一步包括排水管,所述框架设有第一排水孔,所述排水管的一端连接到所述第一排水孔,另一端连接到所述蓄水池;所述蓄水池设有第二排水孔,所述第一排水孔的孔径大于所述第二排水孔的孔径。
当水聚集到蓄水池时,水的重量将产生一个提供到防水门的向下力,从而促使防水门绕旋转件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当防水门处于第二位置时,框架内填充有水,所述防水门和框架有效形成密封结构以至于水只能从第一排水孔排到蓄水池,再通过蓄水池的第二排水孔排到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中的通风井。
由于第一排水孔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水孔的孔径,从而水从框架流出的速度大于水从蓄水池流出的速度,当水高速流向框架时,防水门由于蓄水池中水的重量过大将保持在第二位置。当蓄水池中水的重量减小到一定量时,所述防水门将恢复到第一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防汛结构还包括设置于框架上方的格栅,所述格栅设有多个允许水流入框架的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防汛结构还包括防止杂质调入蓄水池的防护板,所述防护板覆盖在蓄水池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设置枢轴连接打牌框架和蓄水池的防水门,使防水门根据蓄水池从框架收集到的水的重量在通水的第一位置和限制水的第二位置之间转动,从而限制水流入城市地下交通系统中,并通过设置第一排水孔和第二排水孔来进一步控制流入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的水流速度,减少水泵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门处于第一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防水门处于第二位置时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0-防汛结构;105-表面;110-框架;112-第一排水孔;115-通风井;120-防水门;125-旋转件;130-蓄水池;132-第二排水孔;135-连接件;140-防水门檐;145-转动机构;170-格栅;175-人行道;180-路边;185-道路;190-水。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图1、图2,本实施例防汛结构100,用于限制水190流向城市地下交通系统,包括框架110和格栅170,其中框架110内设有通风井115;所述防汛结构100可通过格栅170接收人行道175、路边180或道路185的表面105上的水190。所述框架110通过转动机构145连接有防水门120,防水门120通过连接件135连接到蓄水池130,其中连接件135通过所述转动机构145连接防水门120的防水门檐140。所述框架110设有第一排水孔112,所述蓄水池130设有第二排水孔132,第一排水孔112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水孔132的孔径。
当水190聚集到蓄水池130时,水190的重量将产生一个提供到防水门120的向下力,从而促使防水门120绕旋转件125在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之间转动,其中第一位置为垂直定向,防水门120处于第一位置时水190能自由流向城市地下交通系统,第二位置为水190平定向、防水门120处于第二位置时水190被限制流向城市地下交通系统。
当防水门120处于第二位置时,框架110内填充有水190,所述防水门120和框架110有效形成密封结构以至于水190只能从第一排水孔112排到蓄水池130,再通过蓄水池130的第二排水孔132排到通风井115。
由于第一排水孔112的孔径大于第二排水孔132的孔径,从而水190从框架110流出的速度大于水190从蓄水池130流出的速度,当水190高速流向框架110时,防水门120由于蓄水池130中水190的重量过大将保持在第二位置。当蓄水池130中水190的重量减小到一定量时,所述防水门120将恢复到第一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杨珑,未经陈杨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19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结构模块的顶升装置
- 下一篇:一种改良的消防室外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