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三腔冲洗连接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81437.X | 申请日: | 2015-03-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330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李蕾;李卉;王美芝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M39/10 | 分类号: | A61M39/10 |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7236 | 代理人: | 刘晓 |
| 地址: | 266003***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冲洗 接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三腔冲洗连接管。
背景技术
目前,对于长期静脉输液或者化疗的病人,有时需要同时注射不同种类或者不同浓度的药物,现多采用多腔PICC导管。此导管因一次置管成功率高、操作简单安全、在体内滞留时间长、患者痛苦时间少等优点,在临床上得到广泛推广应用。
每次通过PICC导管输液结束后,由于药液的沉淀、结晶,容易造成堵管,为避免药液刺激局部血管,并减少药物之间的配伍禁忌、对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生命危害,需对PICC导管的各个腔室用等渗盐水冲洗。对其冲洗时,目前是采用单根连接管对每个腔室导管依次进行冲洗,即用导管夹将PICC其他腔室导管的延伸管夹住,将预冲式冲管注射器与待冲洗腔室导管的延伸管连接,用此方法依次完成对各腔室导管的冲洗。
但是,上述方法中,由于各个腔室压力相互影响,对各个导管依次分别冲洗时,易使其他管内压力发生变化、进而造成回血,危害病人健康,同时增加医护人员负担。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对多腔PICC导管冲洗时,易造成其他管内压力发生变化,造成回血,危害病人健康,同时增加医护人员负担所提出的一种三腔冲洗连接管。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下列技术方案:一种三腔冲洗连接管,主要包括顺次连接的输入接头、连接管和输出接头,所述输入接头的输入端口外壁边缘对称设有两个凸起的卡扣,输入接头输出端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旋拧片,所述输入接头的输出端并联连接三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接头,所述输出接头输入端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旋拧片,所述旋拧片前端套装有带内螺纹的连接帽,所述输出接头输出端外壁上设有阻止连接帽后端脱出的环形止挡件,自由状态下,所述连接帽在旋拧片和止挡件之间滑动。
进一步地,至少一根连接管上设有能阻止液体流通的止水夹,所述止水夹包括边缘带有缺口的片状本体、片状本体内与缺口连通的容纳连接管的圆孔,以及与所述圆孔连通的长条状夹持孔。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接头、连接管和输出接头一体式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长度为80-120mm。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管的内直径为2-3mm。
进一步地,所述输入接头的输出端呈扁平的喇叭口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对多腔PICC导管的同时冲洗,避免单个腔室依次冲洗造成回血、减轻病人负担,同时提高医护人员工作效率,在医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使用新型提出的三腔冲洗连接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使用新型提出的三腔冲洗连接管使用状态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入接头;2、连接管;3、输出接头;4、止水夹;5、预冲式冲管注射器;6、正压接头;7、卡扣;8、旋拧片;9、连接帽;10、夹持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够更清楚的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地描述。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三腔冲洗连接管的前端为输出接头方向;术语“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必须具有的特定方位,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如图1所示,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三腔冲洗连接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主要包括输入接头1、连接管2以及输出接头3,所述输入接头1的输出端并联连接三根连接管2,输入接头1的输出端呈扁平的喇叭口状,连接管2的另一端分别连接输出接头3。
参考图2,本实施例中,所述输入接头1的输入端口外壁边缘设有两个卡扣7,所述卡扣7为中心对称设置的螺旋状凸起,其与预冲式冲管注射器5相配合,密封效果好,输入接头1输出端外壁对称设有两个旋拧片8,用以接头配合连接时实施方便。输出接头3输入端外壁上对称设有两个旋拧片8,所述旋拧片8的前端套装有带内螺纹的连接帽9,所述输出接头3输出端外壁上设有阻止连接帽9后端脱出的环形止挡件,自由状态下,所述连接帽9在旋拧片8和止挡件之间滑动,该接头实施方便、密封效果好,连接帽与正压接头6螺纹连接,正压接头6的另一端与PICC导管的对应延伸管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未经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143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人影作业点的人体静电消除装置
- 下一篇:植物油推注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