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小火锅分隔盖体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80781.7 | 申请日: | 2015-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17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林沛缇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沛缇 |
主分类号: | A47J36/06 | 分类号: | A47J36/06 |
代理公司: | 长沙正奇专利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 43113 | 代理人: | 何为;袁颖华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火锅 分隔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小火锅分隔盖体结构,尤指一种可分隔火锅汤底以防止两边汤底相互混杂的盖体,特别是指可使锅体的分隔板固定于盖体的分隔结构内能够确实密合,达到理想的分隔隔离状态以确保有最佳的品尝效果。
背景技术
一般供热食包装的汤杯,如便利商店内盛装关东煮热食的汤杯,该杯体内可供猪血糕、天妇罗、黑轮、蒟蒻、油豆腐及白萝卜等关东煮食材盛装,然而,由于近年来麻辣火锅的盛行,因而市面上有一种麻辣锅汤底应运而生。按目前市面上的关东煮汤杯,多仅具有单一容置空间,因此使用时只能提供单一种汤底的盛装,对于想同时品尝两种汤底风味的消费者而言,着实不便。
对此,现有业者提出一种于汤杯中以一隔板分隔成两个容置空间,该两个容置空间可以提供盛装两种不同的汤或食物,如麻辣汤底与一般汤底,使消费者可自行选择所欲食用的食物,以便同时分开食用,而达一杯两用的目的。然而,汤杯在消费者外带的情形下,分别盛装于两个容置空间中的食物及汤汁易因外带时的摇晃或震动而沿隔板溢出,以致两边汤底互混,造成影响各自原本的风味,难达分隔隔离状态而未能有最佳的品尝效果,且汤杯的周缘亦为平滑卷边,故于使用操作上易发生翻覆而有造成消费者受伤的疑虑,殊不理想。故,一般无法符合使用者于实际使用时所需,实有加以研究改良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提供一种小火锅分隔盖体结构,可于食物个别盛装于锅体两个容置空间后,将分隔盖体盖设于锅体之上,透过分隔结构外凸内凹或外平内凸的设计,可使锅体的分隔板固定于分隔结构内能够确实密合,避免盛装于两个容置空间中的食物及汤汁因摇晃或震动而沿分隔板溢出,从而有效防止两边汤底相互混杂而影响其特有食材的味道,达到理想的分隔隔离状态以确保有最佳的品尝效果。
为达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火锅分隔盖体结构,其包括锅体及分隔锅盖,该锅体上方具有开口部,在该开口部外缘边环设有凸缘,内部设有分隔板,使该锅体分隔成至少两个以上独立的锅身,每一锅身内形成有一容置空间,而该分隔板与该锅体一体成型;该分隔盖体盖设于该锅体的开口部,其顶端设有与该分隔板相应密合的分隔结构,其特点是,所述分隔盖体的外缘边内侧对应该锅体的凸缘处凹设有环形卡槽,该环形卡槽下方延伸有推抵部,令该环形卡槽与该凸缘结合的同时,该分隔结构亦与该分隔板密合。
所述分隔板为直线型、S型或人字型,该分隔结构对应形成为直线型、S型或人字型。
所述分隔板的高度略高于、略低于或等于该开口部。
所述分隔结构的水平高度高于该分隔盖体周缘的水平高度,为外凸内凹的结构,使该锅体的分隔板固定于该分隔结构内能够确实密合。
所述分隔结构的水平高度低于该分隔盖体周缘的水平高度,为外凸内凹的结构,使该锅体的分隔板固定于该分隔结构内能够确实密合。
所述分隔结构的水平高度等于该分隔盖体周缘的水平高度,为外平内凸的结构,使该锅体的分隔板固定于该分隔结构内能够确实密合。
所述分隔结构配合该分隔板的形状,向内凸设有两条肋条,使盖合时该两条肋条分别抵靠于该分隔板的两侧。
所述凸缘为圆弧状凸缘或扁平状凸缘,且该扁平状凸缘外侧端缘向下环设有延伸部。
所述每一锅身具有底座、由该底座向上延伸的侧壁、及由该底座向上延伸并与该侧壁的两端相连的外环壁,而该底座、该侧壁及该外环壁共同定义出该容置空间。
所述分隔盖体外缘边设有一拉片,该拉片与该分隔结构呈对齐设置。
如此,本结构可于食物个别盛装于该锅体两个容置空间后,将分隔盖体盖设于锅体的开口部上,透过该分隔结构外凸内凹或外平内凸的设计,可使该锅体的分隔板固定于该分隔结构内能够确实密合,避免盛装于两个容置空间中的食物及汤汁因摇晃或震动而沿该分隔板溢出,从而有效防止两边汤底相互混杂而影响其特有食材的味道,而达到理想的分隔隔离状态以确保有最佳的品尝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分解剖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使用状态剖面示意图。
标号对照:
锅体1 开口部1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沛缇,未经林沛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078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快速安装的车体装置
- 下一篇:一种棉门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