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断路器触头系统焊接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80044.7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9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 发明(设计)人: | 高玉保;黄和平;刘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11/02 | 分类号: | B23K11/02;B23K11/30;B23K11/36;B23K11/31;B23K37/04;B23K101/3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断路器 系统 焊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装配领域,特别是一种断路器触头系统焊接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断路器触头系统的焊接加工采用将母排和带有多个动触头的软连接组与简易夹具固定连接后,再进行手工焊接。但此种焊接方式不能够使软连接组与母排座端部的位置尺寸保持一致,易造成动触头的触点间烧损情况不同,从而导致触头系统工作不稳定,可靠性差。同时,简易夹具无法兼容多种规格的触头系统,造成夹具使用效率低从而影响触头系统的焊接加工效率。
现有的断路器触头系统焊接装置采用上电极和下电极对应安装并对被压母排进行通电加热焊接,但此种焊接方式对于厚度较大的母排易造成焊接导电线路过长,使得焊接热量沿母排损失掉,从而影响了焊接产品的质量降低了焊接产品的合格率。同时,由于母排端部具有多个母排槽,而现有的焊接电极需要经过多次重复焊接才能焊接加工完成,但多次焊接会导致每个母排槽的焊接效果不一致,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并且电极材质反复受到软化,对电极消耗较大易造成电极脱落。
现有的断路器触头系统加工设备多为手工加工方式,无法实现母排及软连接组的自动上料、焊接、下料的过程,造成了加工焊接效率较低,同时不能保证焊接产品的一致性降低了产品的合格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焊接效率高、自动化程度强、机械结构简单的断路器触头系统焊接装置。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断路器触头系统焊接装置,所述的焊接装置3包括电极结构310和加压结构320,所述的电极结构310包括相对应垂直安装的第一电极311和第二电极312,并且所述的第一电极311与第二电极312可分别与母排11的母排槽组110的顶面及侧面相接触从而将软连接组13与母排槽组110对应焊接。所述的加压结构320包括相互驱动连接绝缘板3215和加压装置3210,所述的绝缘板3215可与第一电极311固定连接,所述的加压装置3210可驱动绝缘板3215下压从而使第一电极311压住母排槽组110。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电极312固定安装在导电压板3120的一端,所述导电压板3120的另一端与第二加压气缸3121驱动连接,所述的第二加压气缸3121可驱动导电压板3120前推从而使第二电极312压住母排槽组110,并且第二电极312、导电压板3120和第二加压气缸3121组成了相对于第一电极311垂直的Z字型结构。
进一步,所述的焊接装置3还包括与第一电极311相对应设置的支撑结构330,所述的支撑结构330包括台阶支撑板331以及分别安装在台阶支撑板331两侧的固定条332,所述的台阶支撑板331上设有至少两块高度不同且可与母排11底部相连接的台阶支撑块331a,并且每个固定条332上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沿固定条332并排设置且用于固定支撑结构330的支撑结构安装孔333。
进一步,所述的第一电极311安装在电极座3220内,所述的电极座3220固定在绝缘板3215上且可与变压器相连接,电极座3220的边沿还分别安装有用于将第一电极311包围夹持固定的正面导电板3221和侧面导电板3222,所述的正面导电板3221分别与第一电极311的前侧壁及后侧壁相对应连接,所述的侧面导电板3222分别与第一电极311的左侧壁及右侧壁相对应连接,每个侧面导电板3222的两侧分别与对应的正面导电板3221相连接,并且正面导电板3221的两侧分别开设有至少两个与侧面导电板3222的侧壁对应设置并用于将正面导电板3221与侧面导电板3222固定的导电板安装孔3223。
进一步,所述的第二电极312为长方体结构,并且长方体结构的第二电极312的宽度与母排槽组110的宽度相等,第二电极312可与母排槽组110接触连接。
进一步,所述的加压装置3210包括可与绝缘板3215驱动连接的第一加压气缸3211,所述绝缘板3215的两侧分别垂直安装有导向杆3214,所述的加压结构320还包括分别与绝缘板3215和第一加压气缸3211对应设置的底板3216,所述底板3216的两侧开设有可分别对应安装导向杆3214的导向孔3213,所述第一加压气缸3211的输出压杆3212穿过底板3216与绝缘板3215驱动连接,第一加压气缸3211可驱动绝缘板3215相对于底板3216移动并且导向杆3214可在导向孔3213内滑动。
进一步,所述的支撑结构330内铺设有冷却水道33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8004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评估致流机操作状态的方法和致流机
- 下一篇:热交换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