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节能隔热玻璃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8301.3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09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2 |
发明(设计)人: | 黄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88 | 分类号: | E04B2/88;B32B1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国鑫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24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节能 隔热 玻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一种玻璃,特别是建筑外用玻璃。
背景技术
现有建筑外的幕墙玻璃都是采用镀膜玻璃,镀膜玻璃不具有隔热、遮阳、降低热传导的功能,如使用此种幕墙玻璃,在夏天炎热时,内室的温度升高,如使用空调方式降温,将产生巨大的电能消耗。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隔热玻璃,可以有效阻挡红外线,具有隔热、遮阳、降低热传导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调使用的强度,节省能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隔热玻璃,
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涂膜玻璃和镀膜玻璃中间设有用于隔热的中空层,涂膜玻璃具有与中空层相临的涂膜玻璃内侧和远离中空层的涂膜玻璃外侧,涂膜玻璃内侧表面上铺设有用于隔离红外线的涂层;镀膜玻璃具有与中空层相邻的镀膜玻璃外侧和远离中空层的镀膜玻璃内侧,镀膜玻璃内侧表面铺设有用于这样的镀膜层,本隔热玻璃使用涂膜和镀膜两种隔热方式结合,具有隔热、遮阳、降低热传导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调使用的强度,节省能源。
2.涂膜玻璃内侧涂膜,在镀膜玻璃内侧镀膜,可以有效防止外物刺穿镀膜层和涂膜层,使本隔热玻璃更耐用。
3.涂膜玻璃内侧涂膜,在镀膜玻璃内侧镀膜,在外部温度降低时,涂膜层和镀膜层不会因温度过低而过度收缩,导致涂膜层和镀膜层龟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节能隔热玻璃结构示意图。
图中1-涂膜玻璃,11-涂膜玻璃外侧,12-涂膜玻璃内侧,2-镀膜玻璃,21-镀膜玻璃外侧,22-镀膜玻璃内侧,3-中空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描述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能够根据下文用本领域的相关技术加以实现,并能更加明白本实用新型的创新之处和带来的益处。
本实用新型可以是各种部件及部件布置形式,以及各种步骤与步骤布置的形式。附图仅仅用于说明优选实施例的目的,而不应理解为是对本发明的限制。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节能隔热玻璃,涂膜玻璃1和镀膜玻璃2中间设有用于隔热的中空层3,涂膜玻璃1具有与中空层3相临的涂膜玻璃内侧12和远离中空层3的涂膜玻璃外侧11,涂膜玻璃内侧12表面上铺设有用于隔离红外线的涂层;
镀膜玻璃2具有与中空层3相邻的镀膜玻璃外侧21和远离中空层3的镀膜玻璃内侧22,镀膜玻璃内侧22表面铺设有用于这样的镀膜层,镀膜层用于隔离可见光。本隔热玻璃使用涂膜和镀膜两种隔热方式结合,具有隔热、遮阳、降低热传导的功能,可以有效降低室内空调使用的强度,节省能源。可以有效防止外物刺穿镀膜层和涂膜层,使本隔热玻璃更耐用。在外部温度降低时,涂膜层和镀膜层不会因温度过低而过度收缩,导致涂膜层和镀膜层龟裂。
节能隔热玻璃还包括铝型框,铝型框外装于涂膜玻璃1和镀膜玻璃2,铝型框与涂膜玻璃1、镀膜玻璃2的连接处涂装密封胶。
本发明所述的纳米涂膜隔热玻璃的制作方法为:先按配方制备纳米隔热涂膜,然后采用本公司自主设计的滚涂设备将涂膜滚涂在玻璃基板上,在常温或者玻璃生产的烘干线上烘烤3 分钟,即可成为纳米涂膜隔热玻璃,工艺简单。现有技术制作涂膜玻璃通常使用刷涂和喷涂这两种工艺,采用刷涂工艺,玻璃涂膜表面上会残留刷痕,外观难以让人接受;采用喷涂工艺,玻璃涂膜表面会呈现磨砂状,影响产品的通透性。本发明使用本公司特制的滚涂工艺,可以让玻璃涂膜表面通透没刷痕,是真正可以在市场上让客户接受使用的产品。
相比现有技术所制作的节能玻璃,本发明所制作的玻璃具有更高的采光性,同时也具有更高的隔绝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性能。经国家权威部门测定,本发明具有以下性能:
当涂膜厚度只有8μm 时,纳米涂膜隔热玻璃的可见光透过率大于75%、红外线阻隔率大于85%、紫外线阻隔率大于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捷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83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