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吸尘器的电机保护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77605.8 | 申请日: | 2015-03-2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181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蒋刚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9/28 | 分类号: | A47L9/28;A47L9/00 | 
| 代理公司: | 江阴大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7 | 代理人: | 陈建中 | 
| 地址: | 215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吸尘器 电机 保护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吸尘器的电机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吸尘器,其电机是通过进风管路的冷却空气来维持散热的,如果进风管路的进风口堵塞,电机会因为缺少冷却空气变的温度过高而损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电机保护结构,其能避免进风管路的进风口堵塞时,电机因为缺少冷却空气变的温度过高而损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吸尘器的电机保护结构,包括主壳体,所述主壳体内设有电机和平置进风管路,所述电机与进风管路连接;
所述主壳体内还设有竖置的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的顶端与主壳体顶部连接,所述通气管路的底端与进风管路连接;
所述通气管路的顶端设有顶端开口,该顶端开口与主壳体外表面贯通;
所述通气管路的底端设有平置的底端开口,该底端开口与进风管路贯通;
所述通气管路在其底端开口处设有阀体;
所述阀体包括:设于进风管路外表面的竖置导向筒,套装于导向筒内并竖向贯穿通气管路底端开口的竖置活动柱,设于导向筒内并固定于活动柱顶端的平置上挡板,设于进风管路内并固定于活动柱底端的平置下挡板,设于导向筒内并套装于活动柱外周的竖置压缩弹簧,设于进风管路内并套装于活动柱外周的平置密封环;
所述压缩弹簧,其顶端与上挡板底面抵靠,其底端与进风管路外表面抵靠;
所述密封环,其底面与下挡板的顶面固定,其顶面贴靠通气管路的底端开口,并密闭该底端开口;
所述上挡板与导向筒内壁为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柱与通气管路的底端开口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压缩弹簧与导向筒内壁为间隙配合。
优选的,所述活动柱与压缩弹簧为间隙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在于:提供一种吸尘器的电机保护结构,其能避免进风管路的进风口堵塞时,电机因为缺少冷却空气变的温度过高而损坏。
当进风管路的进风口堵塞,电机工作使进风管路内产生负压,通气管路与进风管路机会存在一个压差,上挡板会在气压作用下向下移动,阀体的压缩弹簧被压缩,并使密封环下移而脱离通气管路的底端开口,从而使通气管路与进风管路贯通,进而空气从通气管路输入进风管路,从而避免电机缺少冷却空气而温度过高而损坏。
附图说明
图1是阀体关闭时的示意图;
图2是阀体打开时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
如图1、图2所示,一种吸尘器的电机2保护结构,包括主壳体1,所述主壳体1内设有电机2和平置进风管路3,所述电机2与进风管路3连接;
所述主壳体1内还设有竖置的通气管路4,所述通气管路4的顶端与主壳体1顶部连接,所述通气管路4的底端与进风管路3连接;
所述通气管路4的顶端设有顶端开口41,该顶端开口41与主壳体1外表面贯通;
所述通气管路4的底端设有平置的底端开口,该底端开口与进风管路3贯通;
所述通气管路4在其底端开口处设有阀体5;
所述阀体5包括:设于进风管路3外表面的竖置导向筒51,套装于导向筒51内并竖向贯穿通气管路4底端开口的竖置活动柱52,设于导向筒51内并固定于活动柱52顶端的平置上挡板53,设于进风管路3内并固定于活动柱52底端的平置下挡板54,设于导向筒51内并套装于活动柱52外周的竖置压缩弹簧55,设于进风管路3内并套装于活动柱52外周的平置密封环56;
所述压缩弹簧55,其顶端与上挡板53底面抵靠,其底端与进风管路3外表面抵靠;
所述密封环56,其底面与下挡板54的顶面固定,其顶面贴靠通气管路4的底端开口,并密闭该底端开口;
所述上挡板53与导向筒51内壁为间隙配合,所述活动柱52与通气管路4的底端开口为间隙配合。
所述压缩弹簧55与导向筒51内壁为间隙配合。
所述活动柱52与压缩弹簧55为间隙配合。
当进风管路3的进风口堵塞,电机2工作使进风管路3内产生负压,通气管路4与进风管路3机会存在一个压差,上挡板53会在气压作用下向下移动,阀体的压缩弹簧55被压缩,并使密封环56下移而脱离通气管路4的底端开口,从而使通气管路4与进风管路3贯通,进而空气从通气管路4输入进风管路3,从而避免电机2缺少冷却空气而温度过高而损坏。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凯丽达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760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