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夹套反应釜单一导热介质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6182.8 | 申请日: | 2015-03-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44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2 |
发明(设计)人: | 黄洪林;彭智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诚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00 | 分类号: | B01J19/00;B01J19/1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 单一 导热 介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化工设备领域,尤其涉及应用于间歇式反应釜夹套中,对各不同温度导热介质间的控制。
背景技术
反应釜是化工行业中的一种主要设备,用于实现各种化学反应和工艺过程。化学反应过程中,经常需要进行加热或冷却以达到工艺所需的温度,而在反应釜夹套中通入热介质或冷介质,就可以方便的实现加热或冷却功能。
根据反应釜导热介质的不同,通常可以分为多介质导热系统和单一介质导热系统。多介质导热系统所用热介质通常为饱和蒸汽,常用的冷介质是循环冷却水或冷冻盐水,各介质性状和管路互不相同,不可混淆和污染;单一介质导热系统则选择一种成分相同的介质,分为高温、常温和低温三个管路,进入反应釜夹套完成热交换,再分别回到高温、常温和低温三个储罐中,实现循环利用。
多介质导热系统中,各介质必须交替进入夹套,相互之间需排空之后方可进行切换,需要有进、回、排空和压缩空气四组管道,如各介质混淆污染易导致设备和管道的严重腐蚀。单一介质导热系统操作更为简便,各介质间可以任意比例混合,除能量损耗外不会对设备和介质造成损害,通常只有进和回两组管道。
单一介质导热系统操作虽然简便,温度控制更为稳定,但由于冷热介质经常混合,会导致热量损耗,热交换效率相对较低。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反应釜内放热过于剧烈,需要将夹套内热介质迅速置换为冷介质,此时单一介质导热系统由于冷却效率低,难以快速冷却,可能会造成事故。另外,万一反应釜夹套出现破损,由于没有排空系统,也会给维修带来很多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夹套反应釜单一导热介质控制装置,无需增加额外的排空管道,只需要导热介质进、回和压缩空气三组管道,即可实现反应釜加热、冷却和夹套排空功能,操作简便且可以提高热交换效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夹套反应釜单一导热介质控制装置,包括:带夹套的反应釜、输入换热器和输出换热器,输入换热器通过管道与反应釜夹套入口相连;输出换热器通过输出总阀门和管道与反应釜夹套出口相连,不同温度的导热介质源的管道和输入控制阀门安装于进反应釜的输入换热器上,出反应釜的输出换热器则通过管道和输出控制阀门与不同温度的导热介质储罐相连,形成加热和冷却系统;输入换热器和输出换热器之间通过管道和连接阀门连接,带压缩空气阀门的压缩空气管道安装于反应釜夹套出口和输出总阀门之间的管道上,通过输出总阀门实现三通控制,形成排空系统。
在所述的输入换热器与反应釜夹套入口的管道上,以及输出换热器与反应釜夹套出口的管道上均安装有温度表,在压缩空气管道上安装有压力表。
所述的输出总阀门、输入控制阀门、输出控制阀门、连接阀门和压缩空气阀门为手动阀门或气动自控阀门。
所述温度表和压力表为机械表或数控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当关闭输入换热器和输出换热器之间的连接阀门,关闭压缩空气阀门,切断压缩空气,打开反应釜和输出换热器之间的输出总阀门,通过控制不同温度介质进/出管道的流量,即可实现反应釜的加热和冷却功能,操作简便;
(2)当反应釜使用单一的高温介质加热完毕,需要降温时,可先关闭高温介质输入反应釜管道的阀门,关闭反应釜和输出换热器之间的输出总阀门,打开输入换热器和输出换热器之间的连接阀门,通过压缩空气和高温介质回储罐的管路,排空反应釜夹套,再通入常温或低温介质,避免高低温介质混合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3)当反应釜使用单一的低温介质冷冻完毕,需要加热时,可先关闭低温介质输入反应釜管道阀门,关闭反应釜和输出换热器之间的输出总阀门,打开输入换热器和输出换热器之间的连接阀门,通过压缩空气和低温介质回储罐的管路,排空反应釜夹套,再通入常温或高温介质,避免高低温介质混合而造成的能量浪费;
(4)该装置还可以由人工手动控制;也可以与计算机系统连接后,根据温度表和压力表所示信息,通过程序控制气动自控阀门,形成自动化控制装置。
(5)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操作方便,可快速实现对反应釜加热和冷却的转换,能量损失少。
附图说明
图1是夹套反应釜单一导热介质控制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诚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诚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618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脑微波超声波紫外光组合催化合成仪
- 下一篇:一种开合式喷淋感应加热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