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泥高干脱水压滤机滤板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76156.5 | 申请日: | 2015-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36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帮樑;嵇萍;杨明;周强;李波;鲍家华;叶传德;郑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01D25/12 | 分类号: | B01D25/12;B01D25/168 |
| 代理公司: | 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4109 | 代理人: | 汤茂盛 |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污泥 高干 脱水 压滤 机滤板 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泥处理领域的脱水、过滤设备,具体涉及一种可以实现自动脱饼的污泥高干脱水压滤机滤板组件。
背景技术
污泥处理领域中一般采用压滤机对处理后的泥浆进行脱水,压滤机的结构主要包括多层叠合设置的滤板组件,各层滤板组件直立放置,各滤板组件之间形成用于容纳泥浆的泥腔,各滤板组件上均设有进料孔,进料孔将各滤板组件之间的泥腔连通,最边缘处的进料孔与供料泵连通,泥腔的两侧壁上均设有滤布。压滤时,先用液压油缸对滤板组件施压,使各滤板组件之间的泥腔密封,然后用供料泵将泥浆灌入泥腔内,泥浆自一端的进料孔逐个灌满泥腔,然后液压油缸继续施压,各层滤板组件之间的泥腔逐渐收缩,使泥浆中的水分从压滤板上的孔隙溢出形成相对干燥的泥饼。当水分彻底溢出以后,液压油缸逐渐泄压,各层滤板组件逐渐分离,整个压滤工序完成。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现有滤板组件的板面均为刚性材料,在挤压过程中泥饼会与滤板组件紧密贴合,即使各层滤板组件分离后,依然存在大量的泥饼无法从滤板组件上脱落,需要人工铲除附着的泥饼,严重影响设备的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便于压滤后的泥饼自动脱落的污泥高干脱水压滤机滤板组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污泥高干脱水压滤机滤板组件,包括滤板本体,所述滤板本体上设有贯穿该本体的进料孔,所述滤板本体的至少一侧板面上设有压圈,且压圈与该板面之间设有第一压簧,所述第一压簧沿压圈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进料孔位于该压圈围合成的区域内,该压圈围合区域内的滤板本体板面上设有组合弹性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在滤板组件的板面上设置组合弹性层,压滤时组合弹性层会产生形变,使泥饼不易附着,同时在压滤完成后,组合弹性层的回弹力能将泥饼弹出型腔,确保泥饼能够依靠自身重力自然脱落,提高了设备的工作效率;另外,组合弹性层在受到挤压时产生变形,滤布与弹性层相互搓动,使滤布不易粘连,当组合弹性层弹出时能够将滤布顶起,整个过程为滤布提供了一定的缓冲,延长了滤布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3是图1的I局部放大视图,图中推环处于压缩状态;
图4是推环弹出状态示意图;
图5是图1的II局部放大视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滤板装配状态剖视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的压滤板工作状态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一种污泥高干脱水压滤机滤板组件,包括滤板本体10,所述滤板本体10上设有贯穿该本体的进料孔13,所述滤板本体10的至少一侧板面上设有压圈20,且压圈20与该板面之间设有第一压簧21,所述第一压簧沿压圈周向均匀间隔布置,所述进料孔13位于该压圈20围合成的区域内,该压圈20围合区域内的滤板本体10板面上设有组合弹性层。
优选的,所述组合弹性层包括滤板本体10板面上均匀间隔排列的弹性凸点111。
进一步的,如图3、4所示,所述组合弹性层还包括设置在压圈内侧的推环12,所述推环12的外环面与压圈20内环面贴合,所述推环12与滤板本体10板面之间设有第二压簧121,所述第二压簧121的弹性系数小于第一压簧21的弹性系数,所述推环12的外侧端面呈内凹的锥面状。
优选的,所述滤板本体10包括外围的环形边框10a以及构成中间板面的圆盘10b,所述进料孔13开设于圆盘10b中心位置处,所述圆盘10b边缘处与环形边框10a叠合并用铆钉或螺栓固接。
优选的,如图1、2所示,所述圆盘10b的两侧盘面上均设有橡胶垫11,所述橡胶垫11表面带有凸点,该凸点即构成所述弹性凸点111。
优选的,所述压圈20和推环12均设置在环形边框10a上且二者与所述圆盘10b同心设置,所述推环12内环面与圆盘10b外环面贴合;所述圆盘10b的外缘处设有沿径向向外延伸的凸缘101,所述推环12的内环面设有沿径向向内延伸的凸环122,所述凸缘101与凸环122构成挡位配合,所述推环12与环形边框10a相对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二压簧121的凹孔。
优选的,所述压圈20与环形边框10a相对的一侧端面上设有用于容置第一压簧21的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导柱22,所述导柱22上设有沉孔23,所述环形边框24上设有与所述沉孔23对应的螺纹孔,螺栓24穿过沉孔23并与所述螺纹孔构成螺纹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615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