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AT89F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捕鼠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6069.X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0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丘汉标;陈兆权;丘育标;胡建园;陈孝根;罗倩;张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M23/18 | 分类号: | A01M23/18;G05B19/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320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t89f51 单片机 控制 智能 捕鼠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传感器检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基于AT89F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捕鼠器。
背景技术
日常生活中,老鼠经常偷吃粮食、破坏建筑……,俗话说“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见人们对其厌恶程度。我们知道,老鼠非常狡猾、不易捕捉。但是,传统的捕鼠器基本都是纯机械式的捕鼠器,比如:老鼠夹、简易老鼠笼、粘鼠板等等,捕鼠成功率低、不安全、灵敏度低下的一系列缺陷。因此我们设计这款基于AT89F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捕鼠器,具有捕鼠成功率高、安全性能好、灵敏度高等一系列优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AT89F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捕鼠器,已解决现有技术可靠性和安全性上的难题。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技术方案为:基于AT89F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捕鼠器,包括长方形箱体16,其特征1是:箱体16一侧装有弹簧门3,弹簧门3上有一挂钩通过绳子18与电磁阀开关系统4连接;箱体16两侧分别设置了红外线发射端2-1及红外线接收端2-2;箱体16内设置了放置诱饵的挂钩7,一端连接拉力传感器1;箱体16顶部设置了电磁阀开关系统4。
其特征2是:所述箱体16上设置了电磁阀开关系统4;红外线传感器2与拉力传感器1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14、15相连;驱动电路12与蜂鸣器17分别与单片机输出端相连。
其特征3是:箱体16顶部由透明钢化玻璃6镶嵌而成;红外线传感器2与拉力传感器1构成了双保险。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1.拉力传感器能够将微弱的拉力转换为电信号,很大程度上提高了系统灵敏性,有效提高了捕鼠的成功率。
2.红外线传感器具有测量准确,无接触,防水,防腐蚀,低成本等优点,能够快速、准确地捕捉到老鼠信号,提高了系统快速性与准确性。
3.由单片机控制的电磁阀开关系统具有灵敏度高、可靠性好等优点。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机械原理图。
其中,1.拉力传感器,2-1.红外线发射端,2-2.红外线接收端,3.弹簧门,3-1、3-2.弹簧,4.电磁阀开关系统,5.门栓,6.透明钢化玻璃,7.放置诱饵的挂钩,16.长方形箱体,18.绳子。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阀开关控制系统机械原理图。
其中,8.弹簧,9.永磁磁铁,10.线圈开关,11.线圈,12.驱动电路,13.AT89F51单片机,14.红外线传感器信号输入端,15.拉力传感器信号输入端,17.蜂鸣器。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磁阀开关控制系统原理结构图。
其中,19.拉力传感器,20.红外线传感器,21.AD7705,22.AT89F51单片机,23.驱动电路,24.蜂鸣器,25.线圈开关,26.处理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具体实施方式如下:
老鼠进入箱体16后,若红外线传感器系统2-1、2-2检测到老鼠信号并送入单片机13,单片机13处理后通过驱动电路输出控制开关10关断,线圈11失电,弹簧8拉动永磁磁铁9,让永磁磁铁9与线圈11松开,从而松开一端连接弹簧门的绳子18,弹簧门3关闭,门栓5下滑并锁住弹簧门;若红外线传感器系统2-1、2-2失效,当老鼠拉动挂钩7上的诱饵后,单片机13接收到拉力传感器1传来的信号并处理输出控制电磁阀开关系统4,锁住弹簧门。通过设置单片机内部定时器,延时一段时间后控制蜂鸣器17发出警报。
基于AT89F51单片机控制的智能捕鼠器,包括长方形箱体16,其特征1是:箱体16一侧装有弹簧门3,弹簧门3上有一挂钩通过绳子18与电磁阀开关系统4连接;箱体16两侧分别设置了红外线发射端2-1及红外线接收端2-2;箱体16内设置了放置诱饵的挂钩7,一端连接拉力传感器1;箱体16顶部设置了电磁阀开关系统4。
其特征2是:所述箱体16上设置了电磁阀开关系统4;红外线传感器2与拉力传感器1分别与单片机输入端14、15相连;驱动电路12与蜂鸣器17分别与单片机输出端相连。
其特征3是:箱体16顶部由透明钢化玻璃6镶嵌而成;红外线传感器2与拉力传感器1构成了双保险。
以上所述,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案例,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理工大学,未经安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60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