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油井用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75696.1 | 申请日: | 2015-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 发明(设计)人: | 何能欣;解会军;徐国雄;司念亭;龙江桥;陈海兵;高永华;刘军;郭雯霖;张伦玮;刘华伟;李军;王迪;陈来勇;王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B33/10 | 分类号: | E21B33/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实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13 | 代理人: | 谢小延 |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油井 延时 膨胀 插入 密封 工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油田生产用插入密封工具,特别涉及一种油田油井用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
背景技术
海上油田在生产油水井中,随着防砂管柱下入时间的增加以及频繁的作业,一些油水井的井下密封筒出现磨损状况,由于目前使用的常规插入密封模块的膨胀量较小,一些油水井下入新插入密封后,插入密封出现不同程度的渗漏,严重时分层管柱出现验封不合格的情况,据统计,每年因密封筒失效,更换下来的封隔器数量在20~30个,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上。经过查验核实后得知,部分密封失效是由于密封光筒内表面轻微腐蚀、磨损导致的。通常,密封光筒在轻微腐蚀、磨损的情况下,插入密封即会失效。对于密封筒失效,通常采取的做法是打捞出防砂封隔器,更换新的封隔器并重新进行防砂,单井作业成本在400万元以上,成本较高,严重浪费生产资源,同时,重新防砂作业会打断油水井的正常生产,造成油井减产或水井减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油井用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该插入密封工具用的是遇水自膨胀橡胶材料,可以按不同膨胀率进行配制,同时橡胶具有延时膨胀的特点,能够密封不同程度的轻微腐蚀、磨损的密封筒,延长密封筒的使用寿命,其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同时,密封可靠、结构简单,装配及现场操作方便易行。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井用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包括工具本体和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装在工具本体上,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是由金属钢构成的模块和硫化在金属钢构成的模块上的不同种类的橡胶密封模块构成,模块上端为普通橡胶构成的上部硫化橡胶密封模块,中部为延时自膨胀橡胶构成的自膨胀橡胶密封模块,下端为普通橡胶构成的下部硫化橡胶密封模块,在工具本体和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接触面的金属钢构成的模块上设有上密封圈和下密封圈。
作业时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的两端分别与油管柱及配套工具相连接,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下到规定距离的密封筒内,硫化在模块上的不同种类的橡胶密封模块,遇水后在规定的时间内自身体积发生膨胀,由于具有延时膨胀特点,对地面长时间施工不会造成影响。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具有如下优点:
1.插入密封工具上的遇水膨胀橡胶可以选用不同膨胀率的橡胶,实现不同程度的密封筒轻微腐蚀、磨损而导致密封失效的情况下,仍然能够起到密封作用,从而不需要采用更换插入密封筒就能分层密封。
2.自膨胀橡胶具有延时功能,不会遇水立刻发生膨胀,对地面短时间内施工不会造成影响。
3.该密封结构可以延长修井间隔时间,减少工人作业量,延长生产井的正常生产周期,对生产井的稳产、增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油井用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工具本体,2上部硫化橡胶密封模块,3上密封圈,4、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5自膨胀橡胶密封模块,6下密封圈,7下部硫化橡胶密封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油井用延时自膨胀式插入密封工具,包括工具本体1和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4,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4装在工具本体1上,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4是由金属钢构成的模块和硫化在模块上的不同种类的橡胶密封模块构成,模块上端为普通橡胶构成的上部硫化橡胶密封模块2,中部为延时自膨胀橡胶构成的自膨胀橡胶密封模块5,下端为普通橡胶构成的下部硫化橡胶密封模块7,在工具本体1和延时自膨胀密封模块4接触面的金属钢构成的模块上设有上密封圈3和下密封圈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5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