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炉体砌筑施工升降装置及平台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4084.0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2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贾贵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3/30 | 分类号: | E04G3/30;E04G3/32;E04G5/08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何筱茂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砌筑 施工 升降 装置 平台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空施工辅助装置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炉体砌筑施工升降装置及平台。
背景技术
连退机组是带钢生产过程中的一种重要机组,需要使带钢经过退火炉,通过加热和冷却,消除轧制应力,改善内部晶相结构,达到所要求的深冲等机械加工性能,完成带钢退火,使带钢具备光洁表面。
退火炉为带钢加热及冷却的关键设备,而炉体保温砌筑的进度及质量决定了带钢退火工艺的好坏。一般连退机组较高且长,例如烨辉连退机组炉体高23.5m,长度接近110m,保温砌筑难度高,工作量巨大,炉内无任何平台可供施工,传统的炉内搭设满堂脚手架方案需消耗大量时间及财力,且施工进度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节省施工时间和成本的炉体砌筑施工升降装置及平台。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炉体砌筑施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承重横梁、悬挂绳、保险绳,所述升降平台通过悬挂绳悬挂在承重梁上,升降平台与悬挂绳之间还连接有手动葫芦,所述保险绳上端固定在承重横梁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承重横梁垂直于升降平台的长度方向,承重横梁两端各连接有一根悬挂绳,这两根悬挂绳下端分别通过一个手动葫芦连接在升降平台的两侧。
进一步,所述承重横梁的数量为两根,两根承重横梁沿升降平台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所述保险绳上端固定在承重横梁中点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改进,所述升降平台由方形底板、下端固定在底板四个角上的立柱和方形围框构成,方形围框的四个角分别与四个立柱上端相连,所述悬挂绳通过手动葫芦连接在方形围框上,通过调整手动葫芦来实现平台的升降。
进一步,所述底板为一个槽钢,所述立柱采用角钢制成,所述方形围框由四个角钢焊接围成。
优选的,所述槽钢的腰高为100mm、腿宽为48mm、腰厚为5.3mm;所述角钢为等边角钢,其边宽为50mm。
优选的,所述承重横梁为钢管。
炉体砌筑施工升降平台,包括多个升降装置和踩踏板,所述升降装置为上述的炉体砌筑施工升降装置,多个升降装置沿升降平台的宽度方向并排设置在炉膛内,踩踏板铺设在升降平台的方形底板上,踩踏板的长度方向垂直于升降平台的长度方向,且踩踏板的长度大于升降平台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踩踏板的长度大于升降平台的宽度的2倍。
综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搭建和拆除简单、方便、耗时短,可以大幅度节省施工时间;
2、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的材料普通,可以大幅节省施工成本;
3、本实用新型拆除后的材料可以二次利用,进一步节省成本;
4、本实用新型的升降平台可以自由控制,施工作业平面大,便于施工,利于施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3中踩踏板在升降台上的铺设示意图。
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升降平台;11-底板;12-立柱;13-方形围框;2-承重横梁;3-悬挂绳;4-保险绳;5-手动葫芦;6-踩踏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的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炉体砌筑施工升降装置,包括升降平台1、两根承重横梁2、四根悬挂绳3、两根保险绳4。所述承重横梁2垂直于升降平台1的长度方向布置,两根承重横梁2沿升降平台1的长度方向并排设置,各靠近升降平台1的一端,两根承重横梁2从升降平台1两端对升降平台1进行悬挂;每根承重横梁2均两端各连接有一根悬挂绳3,同一承重横梁2的两根悬挂绳3下端分别连接在升降平台1的两侧,使升降平台1通过悬挂绳3悬挂在承重梁2上。升降平台1与悬挂绳3连接处设置手动葫芦5,用于控制升降平台1升降。安装使用时,承重横梁1设置在炉膛顶部,升降平台1悬挂在其下方的炉膛内。每根承重横梁2中心还连接有一根保险绳4,保险绳4下端垂落在升降平台1上方,用于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护,保险绳4上可以连接防坠器,同时炉膛顶部还可以设置安全绳保护装置配合保险绳4和防坠器为施工人员提供安全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408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轿厢独立驱动360度循环有轨超高层电梯装置
- 下一篇:新型钢带电梯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