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利发电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3434.1 | 申请日: | 2015-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326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05 |
发明(设计)人: | 杨星灿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星灿 |
主分类号: | F03B13/00 | 分类号: | F03B13/00;F03B1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利 发电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水利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利发电装置。
背景技术
水利工程是用于控制和调配自然界的地表水和地下水,达到除害兴利目的而修建的工程。也称为水工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但其自然存在的状态并不完全符合人类的需要。只有修建水利工程,才能控制水流,防止洪涝灾害,并进行水量的调节和分配,以满足人民生活和生产对水资源的需要。水利工程需要修建坝、堤、溢洪道、水闸、进水口、渠道、渡漕、筏道、鱼道等不同类型的水工建筑物,以实现其目标。
电能是现代社会最主要的能源之一,发电机是将其他形式的能源转换成电能的主要设备。在自然界中,有各种形式的能量都可以转化利用进行发电。利用自然界能量进行发电的发电装置主要有风能发电装置、水利发电装置、太阳能发电装置和潮汐发电装置。在我国,各地大、小河流颇多,进行水利发电能够大大降低发电成本,而且可以重复利用、环保无污染,现在已成为相关地区主要的发电方式。由于水流不稳定,发电质量也大受影响,同时水流中的垃圾也容易影响发电机叶片的寿命。因此,为解决上述问题,特提供一种新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水利发电装置。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水利发电装置,包括发电装置本体、发电机,所述发电机与发电装置本体之间相连接,所述发电装置本体一端设有进水孔,另一端设有出水孔,所述发电机上设有发电轴,所述发电轴上设有发电叶片,所述发电装置本体内从进水孔一侧至出水孔一侧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所述发电轴与发电叶片位于发电装置本体内部,所述发电装置本体位于进水孔一侧设有过滤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发电机与发电装置本体之间为可拆卸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孔、出水孔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过滤网为弧形结构。
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将该装置置于水流中,使得水流从进水孔进入,冲击发电叶片,使得发电叶片旋转带动发电轴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进行发电,这样使得水流能够平稳的实现对发电叶片进行冲击,确保发电量,同时过滤网能够避免垃圾对发电叶片产生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发电装置本体;101.进水孔;102.出水孔;2.发电机;3.发电轴;4.发电叶片;5.过滤网。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请参阅图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一种水利发电装置,包括发电装置本体1、发电机2,所述发电机2与发电装置本体1之间相连接,其中所述发电机2与发电装置本体1之间为可拆卸连接。所述发电装置本体1一端设有进水孔101,另一端设有出水孔102,所述发电机2上设有发电轴3,所述发电轴3上设有发电叶片4,所述发电装置本体1内从进水孔101一侧至出水孔102一侧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其中所述进水孔101、出水孔102的纵截面形状为矩形。
所述发电轴3与发电叶片4位于发电装置本体1内部,所述发电装置本体1位于进水孔101一侧设有过滤网5,其中所述过滤网5为弧形结构。在使用时,将该装置置于水流中,使得水流从进水孔101进入,冲击发电叶片4,使得发电叶片4旋转带动发电轴3进行旋转,从而带动发电机2进行发电,这样使得水流能够平稳的实现对发电叶片4进行冲击,确保发电量,同时过滤网能够避免垃圾对发电叶片4产生影响。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星灿,未经杨星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343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