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73134.3 | 申请日: | 2015-03-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7663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11-1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海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海勇 |
| 主分类号: | A61H3/04 | 分类号: | A61H3/04 |
| 代理公司: | 广东星辰律师事务所 44263 | 代理人: | 丁敬伟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光***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装有 防后翻 机构 康复 辅助 自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为行动不便的人提供的康复辅助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背景技术】
中国慢慢步入老龄社会,加之子女工作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照顾这些行动不便的亲人,对于这些行动不便的人,往往没有更适应他们自己使用的康复辅助自理工具,即使有相关健身设备,也会受到场地的限制或者还需要借助他人的帮助,使得行动不便的人不能够进行很好的康复辅助自理运动,这些人长时间做在轮椅上或躺在床上,有可能导致肌肉萎缩,从而逐渐丧失运动能力,这样更不利于恢复健康,会使病情加重。因此,对于这些行动不便的患者,给他们提供一款康复辅助自理装置,使他们能保持必要的运动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行动不便的人往往平衡感差容易摔倒,这些使用者在突然不舒服、眩晕时也可能会摔倒、使用者还可能在使用康复辅助自理车上坡时因腿部无力等摔倒,在出现上述种种情况下,如何防止康复辅助自理车后翻,给使用者造成伤害是本实用新型考虑的重点。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
本实用新型解决现有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所述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包括康复辅助自理车本体和安装在所述康复辅助自理车本体上的防后翻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后翻机构为L型支撑机构。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康复辅助自理车本体包括底部框架,在所述底部框架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四根支撑杆,其中,第一支撑杆与第三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一扶杆,第二支撑杆与第四支撑杆之间设置有第二扶杆,在所述底部框架下方设置有车轮,所述防后翻机构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底部框架呈U型,在第一扶杆下方与底部U型框架之间设有第一辅助支撑杆,在第二扶杆下方与底部U型框架之间设有第二辅助支撑杆,在第一扶杆和第二扶杆之间设有倒U型的第三扶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后翻机构包括连接支撑杆和防滑减震套或垫;
所述连接支撑杆一端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所述连接支撑杆另一端安装有防滑减震套或垫。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防后翻机构包括套管、连接支撑杆和防滑减震套或垫,
其中,所述套管分别套装在第三支撑杆和第四支撑杆上,在套管上方设置有上限位锁紧机构,在所述套管下方与所述辅助支撑杆或支撑杆的根部之间设置有弹簧,所述连接支撑杆一端安装在所述套管上,另一端安装有防滑减震套或垫;
所述套管可围绕所述辅助支撑杆或支撑杆旋转以实现所述支撑机构的收起或打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技术方案:在所述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平放在地面时,所述防滑减震套或垫距离地面设有间距。
本实用新型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设计新颖,结构简单,在不需要他人护理的情况下给行动不便的人提供了一种可以自主使用的康复辅助装置,设置的防后翻机构有效的保护了使用者的安全。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安装有防后翻机构的康复辅助自理车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请参阅图1本实用新型安装有防后翻机构200的康复辅助自理车结构示意图。
为了防止康复辅助自理车后翻,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安装有防后翻机构200的康复辅助自理车,所述安装有防后翻机构200的康复辅助自理车包括康复辅助自理车本体100和安装在所述康复辅助自理车本体100上的防后翻机构200,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防后翻机构200为L型支撑机构。
所述康复辅助自理车本体100包括底部框架101,在所述底部框架101上设置有向上延伸的四根支撑杆,其中,第一支撑杆102与第三支撑杆103之间设置有第一扶杆106,第二支撑杆105与第四支撑杆104之间设置有第二扶杆107,在所述底部框架101下方设置有车轮109,所述防后翻机构200分别安装在第三支撑杆103和第四支撑杆104上。
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中,所述底部框架101呈U型,在第一扶杆106下方与底部U型框架之间设有第一辅助支撑杆,在第二扶杆107下方与底部U型框架之间设有第二辅助支撑杆,在第一扶杆106和第二扶杆107之间设有倒U型的第三扶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海勇,未经张海勇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313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