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垂直压缩垃圾站无立柱举升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1819.4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44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发明(设计)人: | 高晓汉;简小林;奚忻;刘喜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特种汽车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F9/00 | 分类号: | B65F9/00 |
代理公司: | 宜春赣西专利代理事务所 36121 | 代理人: | 谢年凤 |
地址: | 336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垂直 压缩 垃圾 立柱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垃圾站,特别涉及一种垂直压缩垃圾站无立柱举升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的压缩垃圾站,垃圾箱的举升装置多为四立柱导向式。要求设备地基建造比较精确,同时施工复杂,建造成本高,设备安装复杂,安装周期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垂直压缩垃圾站无立柱举升装置。该垂直压缩垃圾站无立柱举升装置无需立柱导向,可大大降低设备地基的施工难度,减少地基施工成本,同时缩短设备安装周期。
本实用新型垂直压缩垃圾站无立柱举升装置的技术方案包括一地坑,设于所述地坑的垃圾箱,分别连接于所述垃圾箱的多根举升油缸,多根所述举升油缸分别设置于所述垃圾箱与地坑的坑底,举升油缸其一端与垃圾箱固定连接,举升油缸的另一端与地坑的坑底活动连接。
所述举升油缸缸筒固定连接于相应的垃圾箱上,举升油缸的柱塞端通过相应的活动连接装置连接于地坑坑底。
举升油缸的所述活动连接装置包括铰接装置。
所述铰接装置包括球铰法兰盘。
多根所述举升油缸分布设置于所述垃圾箱相对两侧。
所述垃圾箱的相对两侧分别设置有各两根举升油缸。
本实用新型一种垂直压缩垃圾站无立柱举升装置结构更为简单,布局更加合理,对垃圾坑土建要求更低,安装更加快捷、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的举升油缸的液压控制系统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能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藉由以下实施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和2所示,本实用新型垂直垃圾压缩站无立柱举升装置包括设置在垃圾站房内的地坑17、垃圾箱12、举升油缸13、液压同步马达6,举升油缸13一端固定在垃圾箱上,另一端支撑在地坑内,同步马达6安装在垃圾箱12上,通过四根举升油缸的伸缩使垃圾箱12进行上下运行。在地坑17的相应一端的坑口壁面上固定有一止推柱15,止推柱15的靠地坑17的一侧壁面与地坑的该相应一端的坑壁面11和垃圾箱12的相应一端壁面31平齐。
四根举升油缸13的缸筒分别固定在垃圾箱12上,四根举升油缸13的柱塞端分别采用球铰法兰盘自由支承连接在地坑17的坑底壁16。即举升油缸13只是其缸筒与垃圾箱刚性固定,举升油缸13的柱塞端是通过活动连接装置(如球铰法兰盘等装置)连接处于悬浮状态。
高低压切换阀3与低压溢流阀4的相应一油口相连接,高低压切换阀3和低压溢流阀4的另一油口分别与换向阀的相应两油口连接,高压溢流阀2与换向阀5的相应两油口相连接,换向阀5的另一油口与同步马达6的一油口连接,同步马达6的另一油口分别与举升油缸13的相应一油口相连接。
垃圾箱是从地坑内升起,并且是由同步马达对四根举升油缸13进行同步控制,由同步马达精确分流液体(油)介质至各举升油缸实现垃圾箱的同步升降。
本实用新型采用高低压溢流阀,控制举升压力,举升油缸伸出初期3-5秒(时间由电气进行控制)低压溢流阀工作,此时系统压力无法举升垃圾箱,则油缸伸出接触地面而垃圾箱不动,消除地面误差,同步起始点;5秒后切换至高压溢流阀工作,垃圾箱开始运动,由同步马达保证同步。
具体工作时为:启动液压泵1,液压油经高压溢流阀2回油。操作上升指令,指令发出初期3-5秒内高压溢流阀2、高低压切换阀3、低压溢流阀4、换向阀5同时得电工作,此时低压溢流阀4起作用,系统压力只有1.5MPa,液压油经同步马达6分流进入举升油缸13,举升油缸柱塞向下运动接触地面,但因此时系统压力只有1.5MPa,油缸产生举升力不足以举升垃圾箱,先接触地面的油缸停止运动,未接触地面的油缸继续运动,直到四根油缸全部与地面接触,消除误差间隙,实现起始点同步,多余的油经低压溢流阀4溢流回油箱。5秒后高低压切换阀3、低压溢流阀4失电,停止工作,该回路油中断,液压油无法回油箱。此时高压溢流阀2起作用,系统压力设定为20MPa,液压油经同步马达6分流进入举升油缸13,油缸内压力升高,四根举升油缸同步运动,保证垃圾箱的上升运行平稳。操作下降指令时,换向阀5得电工作,垃圾箱自重将油缸内液压油经同步马达压回流油箱。实现同步下降。如此完成一循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特种汽车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西特种汽车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181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