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降低磷酸固含量的沉降槽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1460.0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870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郑义文;乔鹏;喻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25/234 | 分类号: | C01B25/234 |
代理公司: | 重庆市前沿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1 | 代理人: | 郭云 |
地址: | 408000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降低 磷酸 含量 沉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湿法磷酸中对浓磷酸进行沉降处理的降低磷酸固含量的沉降槽。
背景技术
湿法磷酸生产过程为:将磷矿浆、硫酸加入萃取槽,反应后得到磷酸和磷石膏,经过滤得稀磷酸(P2O5在23-27%),磷石膏排放堆存。稀磷酸经过沉降后送到浓缩系统后得浓磷酸(P2O5在40-47%),浓磷酸中的固含量一般大于10%,严重影响磷酸品质及后续产品养分含量,需要沉降处理,浓磷酸经过沉降后送后工序,与氨中和生产磷酸二铵。
磷酸中固形物是磷复肥行业生产的一个重大问题。在浓磷酸沉降过程一般会使用到沉降槽,目前沉降槽的结构如CN201320561132,包括槽体,在槽体的槽盖上设有磷酸入口,净化剂与酸往往分开加入槽体内。出酸采用上中下各接管出酸,这样的沉降槽净化出来的磷酸固含量往往还是很高,通常进入沉降槽原酸固含量在10%以上,经过一级沉降后固含量还有7%左右,磷酸品质差给后续化肥生产或磷酸使用增大难度,常因磷酸固含量较高而影响最终产品质量,为了达到好的产品质量,被迫使用品质更好的磷矿等原料和增加其他调节方法,使最终化肥产品成本居高不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低磷酸固含量的沉降槽。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降低磷酸固含量的沉降槽,包括沉降槽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沉降槽体(1)上设有导酸筒(2),所述导酸筒(2)伸到沉降槽体(1)的下部,所述导酸筒(2)的上端设有磷酸进管(3)、热水进管(4)以及磷酸净化剂进管(5),所述沉降槽体(1)的上部设有磷酸出口(6),所述沉降槽体(1)的底端设有排渣口(7)。
采用上述方案,设置导酸筒,导酸筒伸到槽体的下部,未净化的浓磷酸和净化剂一起在导酸筒中混合反应,混合物在重力作用和导酸筒的导流的作用下,直接到达槽体的底部,在槽体的底部进一步进行沉降反应、分离,渣直接沉降在底部,洁净的磷酸从上部排出,取消中下部的出酸口。这样能更有效的实现渣液的分离。
另外我们添加热水进管,在添加浓磷酸和净化剂的同时,加入少量90-100℃的热水,为了节省能量,热水可以采用蒸汽冷凝水,蒸汽冷凝水的温度一般为90-100℃,这样对浓磷酸进行一定预热,使得浓磷酸的粘度降低,固形物更容易沉降。加入的蒸汽冷凝水与浓磷酸的比例约为20:1,经过这样沉降后,磷酸固含量可以降低至3%左右,再经过一次在沉降槽中的自然沉降(不添加净化剂和热水等,直接将从磷酸出口出来的磷酸放入下一个沉降槽中自然沉降),就能将固含量降低至2%及以下。
在上述方案中,在沉降槽体(1)上端设有顶盖,所述导酸筒(2)安装在顶盖上。这样更方便加料。
沉降槽体(1)的顶盖的中部安装有刮料器(8),所述刮料器(8)伸到沉降槽体(1)内的下端。刮料器可以将底部的沉渣刮起,有利于沉渣的排除。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沉降槽体(1)为圆形槽,在圆形槽的底板的中间设有向下的锥形沉渣部(11),所述排渣口(7)设在该锥形沉渣部(11)的下端。锥形沉渣部有利于沉渣在该处堆积,有利于排渣。
在上述方案中:所述导酸筒(2)为超高分子聚乙烯管道。超高分子聚乙烯管道,重量轻、不易结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容易制造,将浓磷酸、净化剂和蒸汽冷凝水一起加入导酸筒中,一方面可以在导酸筒中进行反应,混合物在导酸筒的导流作用下,直接到达沉降槽体的底部,渣直接沉降在底部,不会进入到上部,磷酸从上部排出,排出的磷酸中固含量大大降低。另外通过加入蒸汽冷凝水,对浓磷酸进行一定预热,降低浓磷酸的粘度,使得固形物更易沉降,一次沉降就能使得固形物降低至3%左右。同时导酸筒拆卸、清理便捷,更利于沉降槽长周期运行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前后左右等方位词仅代表图中的相对位置,不表示产品的绝对位置。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降低磷酸固含量的沉降槽由沉降槽体1、导酸筒2、磷酸进管3、热水进管4、磷酸净化剂进管5、磷酸出口6、排渣口7、刮料器8等部件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未经中化重庆涪陵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146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螺旋加料装置
- 下一篇:矿用制氮机冷却水降温循环使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