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1218.3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36466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16 |
发明(设计)人: | 李朋朋;李亚娟;孙世仁;张鹏;李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B17/132 | 分类号: | A61B17/132;A61M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10032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功能 血液 透析 患者 止血 绷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
背景技术
血液透析时需将患者血液通过动静脉穿刺针或导管将血液安全的引出体外,进入透析器,并返回患者体内。动静脉内瘘是目前血液透析(HD)最常用的血管通道,被视为血液透析病人的生命线,每次血液透析须使用16G穿刺针,体外循环使用抗凝剂透析后穿刺点止血较困难,如局部反复出血肿胀,将影响内瘘的使用寿命。由于针头较粗,留置时间长以及血管、肌肉、皮肤对针头的黏附作用,动静脉内瘘血液透析后出血是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临床上常用普通止血绷带止血,止血时间根据患者个体因素而不同,常规需要止血30分钟左右。常会因为患者忘记将止血绷带松开,持续较长时间止血会引起动静脉内瘘闭塞的风险。引起患者不适,严重时出现肌肉坏死、肌间隔综合症、缺血性挛缩,厌氧感染以及中毒性休克等不良症状,更有甚者导致截肢后果或直接危及生命安全,尤其是对婴幼儿、老年人、血液疾病、肿瘤及意识障碍等患者影响更大。
或因为止血绷带移位或脱离穿刺点而导致出血出血后未及时发现并止血,则可能导致大量失血。危及患者生命。
故需提供一种集漏血监测、时间报警、止血为一体的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止血绷带止血绷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集漏血监测、时间报警以及止血计时为一体的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包括带体。
所述带体的内表面设有止血压迫块,所述设有止血压迫块的上方带体部分依次设有血液试纸和透明窗;所述血液试纸上设有重量传感器;
所述带体的一端设有卡扣,另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扣相配合的卡壳;所述卡壳内设有控制器、计时装置、报警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所述重量传感器通过第一A/D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计时装置的输出端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控制器连接所述报警装置、显示装置以及电源装置;
所述报警装置包括蜂鸣器和LED闪烁灯,所述蜂鸣器和LED闪烁灯分别设于所述卡壳的外部。
如上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其中,还包括脉搏传感器,所述脉搏传感器通过第二A/D转换器连接所述控制器;所述脉搏传感器设于所述带体内部。
如上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其中,所述带体为设有多个透气孔的弹性编织带体。
如上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其中,所述卡壳的外表面设有一层防水膜。
如上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其中,所述显示装置为夜光LCD显示屏;所述电源装置为纽扣电池。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产生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通过将漏血监测和止血集成为一体,不仅方便患者使用,而且成本较低;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该止血计时一旦时间到了设定的时间则会及时发出警报提醒;提示医护人员及时松开止血带,方便护理治疗,安全系数更高;
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设有相互配合的卡扣和卡壳,操作方便,不仅简化了医护人员的操作,还可以防止在系扎胶管时撕破或撕裂手套的现象发生;
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带体为为弹性编织带体,可减少束缚肢体时造成患者不舒适的勒压力,减轻患者的痛苦,提高患者使用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功能血液透析患者用止血绷带的原理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带体 2、止血压迫块 3、血液试纸
4、透明窗 5、重量传感器 6、卡扣
7、卡壳 8、控制器 9、计时装置
101、LED闪烁灯 102、蜂鸣器 11、显示装置
12、电源装置 13、脉搏传感器 14、透气孔
15、防水膜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其效果,现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阐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121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