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腋下淋巴结放射定位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70919.5 | 申请日: | 2015-03-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633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发明(设计)人: | 宋军伟;李晓景 | 申请(专利权)人: | 宋军伟 |
主分类号: | A61N5/00 | 分类号: | A61N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12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腋下 淋巴结 放射 定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设备,特别涉及一种腋下淋巴结放射定位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环境的不断恶化,乳腺癌患者越来越多,腋下淋巴结肿大常见3种情况:
1、良性肿大。包括各种感染、结缔组织病和变态反应等引起的肿大。临床常呈良性经过,随着病因去除,在一定时间内可以完全恢复。
2、恶性肿大。包括原发于淋巴结的恶性肿瘤如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和恶性组织细胞病等及其他恶性肿瘤的淋巴结转移如肺癌、胃癌和乳腺癌等。临床呈恶性经过,淋巴结持续性进行性肿大,若不积极治疗,常会进行性恶化死亡。
3、介于良性与恶性间的肿大。如血管原始免疫细胞性淋巴结病和血管滤泡性淋巴结增生症等。开始常为良性,可变成恶性而致命。
临床治疗需要对患处进行放射治疗,目前常用的放射器械没有专门的针对腋下的治疗仪器,造成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差,造成其他部位的放射感染,影响患者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腋下淋巴结放射定位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包括底座、支撑杆、手动转轮、横向伸缩杆、支撑轮、牵引绳、滑动架、连动杆、吊杆、放射探头,底座上通过支撑杆固定横向伸缩杆,所述的横向伸缩杆上设有滑动架,所述的滑动架与横向伸缩杆上的滑槽相互配合,所述的横向伸缩杆的两端设有支撑轮,所述的底座设有手动转轮,牵引绳穿过连接支撑轮一端连接滑动架,另一端连接手动转轮,滑动架的下端通过吊杆连接放射探头,吊杆的一侧通过连动杆连接支撑杆。
上述的滑动架的内部通过转轴设置滚轮,滑动架的两侧固定连接牵引绳,滑动架内部设有动力机构,所述的动力机构包括电机、转动盘、偏心连杆,电机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盘,所述的转动盘固定偏心连杆,偏心连杆的端部连接吊杆,吊杆绕偏心连杆转动。电机转动带动转动盘转动,转动盘上的偏心连杆随转动盘转动,与偏心连杆相互配合的吊杆上下运动,吊杆的一端连接偏心连杆,吊杆的另一端连接连动杆,吊杆的上端随偏心连杆上下运动,吊杆的下端绕连动杆转动带动吊杆上的放射探头相对转动,实现对术后患处的放射治疗。
上述的滑动架的底部设有滑套,滑套与吊杆相互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有效提高了放射治疗效果,提高了术后恢复的效果,减轻了患者的疼痛,造成治疗过程中治疗效果好,避免造成其他部位的放射感染,提高了患者患处的治疗效果。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滑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3是动力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上图中:底座1、支撑杆2、手动转轮3、横向伸缩杆4、支撑轮5、牵引绳6、滑动架7、连动杆8、吊杆9、放射探头10;转轴7.1、滚轮7.2、动力机构7.3、滑套7.4、电机7.3.1、转动盘7.3.2、偏心连杆7.3.3。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1-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包括底座1、支撑杆2、手动转轮3、横向伸缩杆4、支撑轮5、牵引绳6、滑动架7、连动杆8、吊杆9、放射探头10,底座1上通过支撑杆2固定横向伸缩杆4,所述的横向伸缩杆4上设有滑动架7,所述的滑动架7与横向伸缩杆4上的滑槽相互配合,所述的横向伸缩杆4的两端设有支撑轮5,所述的底座1设有手动转轮3,牵引绳6穿过连接支撑轮5一端连接滑动架7,另一端连接手动转轮3,滑动架7的下端通过吊杆9连接放射探头10,吊杆9的一侧通过连动杆8连接支撑杆2。
所述的滑动架7的内部通过转轴7.1设置滚轮7.2,滑动架7的两侧固定连接牵引绳6,滑动架7内部设有动力机构7.3,所述的动力机构7.3包括电机7.3.1、转动盘7.3.2、偏心连杆7.3.3,电机7.3.1的输出轴连接转动盘7.3.2,所述的转动盘7.3.2固定偏心连杆7.3.3,偏心连杆7.3.3的端部连接吊杆9,吊杆9绕偏心连杆7.3.3转动。
所述的滑动架7的底部设有滑套7.4,滑套7.4与吊杆9相互配合。
工作原理:电机7.3.1转动带动转动盘7.3.2转动,转动盘7.3.2上的偏心连杆7.3.3随转动盘7.3.2转动,与偏心连杆7.3.3相互配合的吊杆9上下运动,吊杆9的一端连接偏心连杆7.3.3,吊杆9的另一端连接连动杆8,吊杆9的上端随偏心连杆7.3.3上下运动,吊杆9的下端绕连动杆8转动带动吊杆9上的放射探头10相对转动,实现对术后患处的放射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宋军伟,未经宋军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7091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