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制作汽车座椅调角器连杆的连续模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65225.2 | 申请日: | 2015-03-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620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9-09 |
| 发明(设计)人: | 俞龙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B21D35/00 |
| 代理公司: | 杭州天欣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9 | 代理人: | 陈红 |
| 地址: | 311504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制作 汽车座椅 调角器 连杆 连续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制作汽车座椅调角器连杆的连续模,它主要适用于连续加工汽车座椅中的调角器连杆。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连续模由于其制作产品的效率高、稳定性好而被许多厂家使用。尽管连续模看似大同小异,但其实它的结构必须根据具体产品的结构进行全面设计。
中国专利号2014200184937公开了一种名称为“汽车座椅前横梁一出二连续模” 的实用新型专利,其中公开了上模板、下模板、下模垫板,以及凸模和凹模等结构。该专利申请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模具冲压效率低、稳定性差的缺点,尽管其一模能出两件产品,但它无法制造出不同结构的调角器连杆。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更合理的制作汽车座椅调角器连杆的连续模。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制作汽车座椅调角器连杆的连续模包括上、下模板,上、下模垫板,上、下模固定板,卸料板,凸模,凹模,导料装置,安全装置、导正销、浮升销、氮气弹簧、弹簧、顶杆、挂钩、冲孔凸模、切边凸模、外导柱组件、冲孔凹模和切边凹模,其特征在于:该连续模包括依次设置的冲孔打凸模、冲孔切边模、成型模、打凸模、整形模、冲孔模、精修模和切断模,它们的上模和下模分别为同一模座;还设置有冲孔切边模,该冲孔切边模包括上导柱、上导套和下导套,所述的上导柱穿过卸料板其两端分别位于上导套和下导套内,且其上导套与上模板固定,上导套和下导套分别安装在上模固定板和下模固定板上,所述的卸料板与上模固定板滑动导向连接。由此使得冲床在一次行程中,便可在工件不同的位置完成多次冲压工序,且操作时只需一人一机,不仅大大降低了人力成本及机械成本,而且提高了生产效率及生产的稳定性,提高了生产过程的安全性,降低了次品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挂钩和外导柱组件分别位于冲孔切边模的两侧。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效果:整体结构设计和排布更合理,更简单,使用方便可靠,定位准确,效率更高,用本实用新型能一模制作出两个对应的调角器连杆,其精度高,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通过本实用新型制造出的调角器连杆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连续模的整体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4为图3中Z-Z的结构示意简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艺流程示意图。
图6为图4中A-A逆时针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简图(包括上模对应结构)。
图7为图4中B-B逆时针旋转90°后的结构示意简图(包括上模对应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参见图1~图2,通过本实用新型能一模制作出两个对应的调角器连杆1,它包括冲孔一11、大打凸12、切边13、成型14、小打凸15和冲孔二16的形状。该调角器连杆1本身为现有技术,但是制作它的设备结构各不相同。
参见图1~图7,本实用新型包括上模2中的上模板21,上模垫板22,上模固定板23和卸料板25,以及下模3中的下模板31,下模固定板32,下模垫板33,导料装置34和安全装置35;另外,还有导正销41、浮升销42、氮气弹簧43、弹簧44和顶杆45,由于这些部件和零件其具体结构、连接和作用与现有技术相同或等同,就不一一叙述了。
本实用新型根据调角器连杆1的形状分别设计上模2和下模3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制作工艺包括冲孔A-打凸B-空步C-冲孔D-切边E-切边F-空步G-空步H-空步I-成型J-打凸K-空步L-整形M-空步N-冲孔O-空步P-精修Q-空步R-空步S-空步T-切断U,最终形成调角器连杆1;其中的连续模包括依次设置的冲孔打凸模、冲孔切边模、成型模、打凸模、整形模、冲孔模、精修模和切断模,它们的上模2为同一模座,下模3也为同一模座。
本实用新型的冲孔切边模51包括挂钩511、冲孔凸模519、切边凸模518、上导柱512、上导套513、外导柱组件514、下导套515、冲孔凹模515和切边凹模5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龙生汽车部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52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制作汽车座椅前安装脚的连续模
- 下一篇:一种冲压复合模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