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火锅烫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419.0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388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小曼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6/22 | 分类号: | A47J36/22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智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火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餐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火锅烫篮。
背景技术
人们在食用火锅的过程中,入过口中的筷子又在锅中不停地翻搅才可获得食物,这样的行为无疑使火锅食用过程中产生不卫生的情况,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目前一些火锅店采取一人一锅的方式,这样的确很好得解决卫生问题。但是在此过程中,其也存在以下弊端:
1)一人一锅成本太大,平价火锅店无法提供。
2)失去了传统吃火锅过程中大家围坐一起吃一锅的乐趣,从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火锅所传承文化与精神。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火锅烫篮,使人们对火锅该饮食行为向更卫生,解决了人入过口的筷子在火锅中翻搅所带来的不卫生的问题,且使用方便,制作容易,高度可调。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火锅烫篮,包括盛菜篮、固定安装在盛菜篮上的手柄和可拆卸连接在手柄上的挂钩,所述盛菜篮包括篮体及篮底,所述篮体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篮底焊接在篮体的底部,其为一不锈钢圆片且该不锈钢圆片上密布有漏汁孔;
所述手柄为一折弯片,其包括连接段和握持段,所述连接段铆接在所述篮体的外侧,所述握持段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段上设置有多个长方形通孔且这些长方形通孔沿连接段的纵向设置;
所述挂钩为类S形,其安装在手柄的连接段上,所述挂钩包括手柄钩部、中间连接部和锅沿钩部,所述手柄钩部从手柄的连接段上的其中一个长方形通孔穿过后抵接在手柄的连接段上,所述锅沿钩部用于连接火锅锅体的锅沿。
优选地,手柄和挂钩均由不锈钢材料制成。
优选地,所述盛菜篮整体呈上大下小的圆台形,所述篮体由不锈钢条围成。
总体而言,通过本实用新型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1)针对现有火锅店大锅的形状深度不尽相同的情况,设计了盛菜篮高度可调这一环节。在加入汤料的过程中,可能食客随时会需要提升或降低盛菜篮的高度以避免食物从篮中浮出,因此在高度可调这一特性上,人们可以轻松将挂钩穿手柄连接段上的长方形通孔,根据锅体中汤料的多少来选择将挂钩穿过某一个长方形通孔,从而能够方便地调整盛菜篮的高度;
2)通过使用该火锅烫篮,人们可以将自己所要食用的菜品放入其中,再挂在锅体的边沿,待菜品烹饪成功可以食用时,将盛菜篮和手柄从挂钩上取下来,食物倒入碟料之中再食用,避免了入过口的筷子在火锅中翻搅所带来的不卫生的情况;
3)由于盛菜篮的高度可调,不同火锅店可根据目前所使用锅体的锅型和深度的不同调节盛菜篮在锅体内的高度,由于调节不需要用到销钉或螺丝等,因此食客在食用过程中也可根据汤料的多少自行调节;
4)本火锅汤篮使用方便,不需要改变现有火锅店的大锅模式;而且成本低,盛菜篮高度调节简单,提供了吃火锅的新形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手柄安装在盛菜篮上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如图1~图2所示,一种火锅烫篮,包括盛菜篮1、固定安装在盛菜篮1上的手柄2和可拆卸连接在手柄2上的挂钩3,所述盛菜篮1包括篮体11及篮底12,所述篮体11由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篮底12焊接在篮体11的底部,其为一不锈钢圆片且该不锈钢圆片上密布有漏汁孔121;将食物放入盛菜篮1后,食物可以在汤料中煮熟,然后取出盛菜篮1后,盛菜篮1中多余的汤水可以从漏汁孔121中流出,以免在吃菜的碗碟中引入过多的汤汁。
所述手柄2为一折弯片,其包括连接段21和握持段22,所述连接段21铆接在所述篮体11的外侧,所述握持段22水平设置,所述连接段21上设置有多个长方形通孔211且这些长方形通孔211沿连接段21的纵向设置;食客可以用手握住手柄2的握持段22,将盛菜篮1放入火锅锅体内,或者从火锅锅体内将盛菜篮1取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41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