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铟钢丝回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4221.2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113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9 |
发明(设计)人: | 牟林;陈振宇;季良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31/12 | 分类号: | E21B31/12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刘世平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丝 回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水电设备领域,尤其是一种铟钢丝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位于深孔孔道内的铟钢丝,沿孔道从很深的地底下一直延伸到地面。当铟钢丝安装不到位、钢丝老化或量程用完,只能将钢丝在孔口剪断,钢丝断裂的部份都会盘绕在倒垂孔底部,折断的部份越长盘绕的高度越高,如折断的部份为50m,则可达5m以上,孔内余下的钢丝一般采用混凝土压埋在孔底(由于钢丝具有弹性还不能完全埋到),这样就会减少几米孔深的功能,否则只能采用钻机回收孔内钢丝,既费时又费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便捷的实现残余铟钢丝清理的铟钢丝回收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铟钢丝回收装置,包括由回收柱和圆形导向盖构成的装置本体,所述回收柱和圆形导向盖为同轴,其中圆形导向盖上设置有过风孔,以过风孔的圆心与圆形导向盖中心轴线构成的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每个过风孔的过风孔中心轴线与所对应的基准平面不共面,过风孔以圆形导向盖的圆心阵列均匀布置,回收柱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线棒,所述圆形导向盖由经过过风孔的空气驱动而旋转。
进一步的是,所述绕线棒垂直于回收柱侧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绕线棒至少为六个且均布于回收柱侧面。
进一步的是,所述过风孔至少为三个。
进一步的是,所述圆形导向盖上设置有吊环。
进一步的是,所述吊环通过设置于圆形导向盖上的连接柱与圆形导向盖可转动连接。
进一步的是,所述回收柱的横截面为圆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在实际使用时,将由回收柱和圆形导向盖构成的装置本体放入到孔道内,装置本体会在重力作用下沿孔道的孔壁往下运动。但是,在运动之时,由于过风孔的存在,孔道内的空气会经由过风孔从圆形导向盖下方流动到圆形导向盖上方,由于每个过风孔的过风孔中心轴线与所对应的基准平面不共面,因此就必然导致所述的流动的空气会驱动圆形导向盖沿一个方向旋转,从而带动回收柱上的绕线棒将孔道内的的残存的铟钢丝几乎全部都缠绕到绕线棒上,从而实现对铟钢丝的快捷高效的清理。本实用新型巧妙的结合了孔道的结构特点,利用与孔道直径略小的圆形导向盖的旋转驱动来实现对铟钢丝的清理,本实用新型尤其适用于水电领域中的深孔道铟钢丝的清理之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在实际应用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斜视图。
图中标记为:圆形导向盖 1、过风孔 11、过风孔中心轴线 111、绕线棒 2、回收柱 21、吊环 3、连接柱 31、吊环拉线 32、孔道 4、铟钢丝 41。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图3、图4所示的铟钢丝回收装置,包括由回收柱21和圆形导向盖1构成的装置本体,所述回收柱21和圆形导向盖1为同轴,其中圆形导向盖1上设置有过风孔11,以过风孔11的圆心与圆形导向盖1中心轴线构成的平面为基准平面,所述每个过风孔11的过风孔中心轴线111与所对应的基准平面不共面,过风孔11以圆形导向盖1的圆心阵列均匀布置,回收柱21侧面设置有至少一个绕线棒2,所述圆形导向盖1由经过过风孔11的空气驱动而旋转。
一般的,孔道4的直径略比圆形导向盖1的直径大一些即可。在实际使用时,将由回收柱21和圆形导向盖1构成的装置本体放入到孔道4内,随着装置本体的下降,由于过风孔11的过风孔中心轴线111与所对应的基准平面不共面,故而经过过风孔11流动的空气会产生驱动圆形导向盖1绕圆形导向盖1轴线的转动。随着圆形导向盖1以及回收柱21的转动,绕线棒2将孔道4内的铟钢丝41缠绕,直至圆形导向盖1旋转并降落到孔道4的底部为止。在实际应用中,优选在圆形导向盖1上设置吊环3,这样即可通过吊环拉线32轻松的将圆形导向盖1从已经位于孔道4的底部的圆形导向盖1以及回收柱21拉出,从而实现清理。当然,为了防止吊环拉线32的旋转打结,可以选择吊环3通过设置于圆形导向盖1上的连接柱31与圆形导向盖1可转动连接,如图2所示,这样即便圆形导向盖1在下降过程中会不断旋转,但也不会导致吊环拉线32跟着旋转打结。另外的,为了生产制造的简便,回收柱21的横截面优选为圆形。
由于绕线棒2是旋转时缠绕铟钢丝41的关键部件,为了保证缠绕的效果,优选将绕线棒2垂直设置于回收柱21侧面,这样可以尽可能的将绕线棒2附近的铟钢丝41都缠卷到绕线棒上,从而达到清理彻底的效果。一般优选绕线棒2至少为六个,且均布于回收柱21侧面,这样的缠绕清理效果比较好。最后的,过风孔11作为驱动圆形导向盖1转动的直接部件,优选所述过风孔11至少为三个,即可保证旋转的平稳性与持续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422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卡瓦节能高效套管头
- 下一篇:一种水平井钻压控制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