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固定叉车上软管和电缆的管夹有效
| 申请号: | 201520163326.6 | 申请日: | 2015-03-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733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19 | 
| 发明(设计)人: | 徐家祥;张丽;周齐齐;袁正;陈秀云;余建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16L3/237 | 分类号: | F16L3/237;F16L3/06;B66F9/075 |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固定 叉车 软管 电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子,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固定叉车上软管和电缆的管夹。
背景技术
前移式叉车是工业搬运车辆、仓储叉车的一种,是指对成件托盘货物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前移轮式搬运车辆,通常使用电池驱动。
前移式叉车作业时门架带动货叉前移,伸出到前轮之外叉取或放下货物,行走时货叉带货物收回,使货物重心在支撑面内。即门架在叉车工作时是前后进行移动的,而前移式叉车的液压系统通常将油泵和油箱布置在车体上,而将主控制阀布置在门架小车上;而前移式叉车的电气系统通常将控制器等关键零部件布置在车体上,而将控制开关类也布置在门架小车上。所以从车体到门架小车的连接管路、线路等只能通过高压软管和线缆进行连接,诸多软管与线缆通过捆扎带捆扎在一起;并在门架小车移动时,由于重力作用,高压软管、线缆及捆扎带容易和叉车的车体底板、门架等发生摩擦,造成高压软管及线缆表面磨损、捆扎带断裂等问题,严重时出现漏油、漏电等危险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软管与电缆的管夹,从而保护了软管或电缆的安全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固定叉车上软管和电缆的管夹,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上管夹和下管夹,所述上管夹的顶端面设有一个卡槽,上管夹的底端面设有至少两个上半加圆形管孔;所述下管夹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上半加圆形管孔相配合的下半加圆形管孔。
进一步,所述卡槽的两端口为V型开口。
进一步,所述上管夹的一端垂直开设有上通孔、另一端的底部固设有定位凸台;所述下管夹的一端垂直开设有下通孔、另一端的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定位凸台相配合的卡孔;所述上通孔与下通孔之间通过螺栓连接,定位凸台卡扣在卡孔内。
更进一步,位于上通孔四周开设有用于放置螺栓端头的上凹槽,位于下通孔四周开设有用于放置螺母的下凹槽。
进一步,为了更好地保护软管或电缆,避免产生摩擦或刮擦,所述上管夹和下管夹的材质为尼龙66。
上管夹顶端面设置的圆形卡槽用于固定电缆,线缆可直接从其V型开口处直接压入卡槽中;回油高压胶管与进油高压胶管分别放置于下管夹的顶端面的两个下半圆形管孔中,再将上管夹底端面一端的定位凸台插入下管夹的上端面的卡孔中,再通过螺栓、垫圈和螺母将上管夹的上通孔和下管夹的下通孔连接并紧固起来,而螺栓端头正好置于上管夹的上凹槽内、螺母置于下管夹的下凹槽内,避免了螺栓、螺母等硬质材料对软管或电缆等划伤。
由于卡槽的两端口为V型开口,方便了电缆等的直接压入,方便操作且避免其对电缆的摩擦与划伤。
在前移式叉车的车体至门架小车的管路和线路上用3-5个本实用新型的管夹,可以将胶管和线缆进行相对固定住,保持线路和管路的整齐,使它们不会随着门架小车的移动而发生晃动、刮擦现象;并且管夹还可将胶管和线缆托起离开车体底板,避免其与车体底板之间的摩擦,从而杜绝了高压软管、线缆与门架、车体底板发生刮擦、摩擦等而造成高压软管及线缆表面磨损,提高了叉车安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上管夹的主视图;
图3是上管夹的俯视图;
图4是下管夹的主视图;
图5是下管夹的俯视图;
图6是下管夹的仰视图。
图中:1-上管夹, 11-卡槽,12-V型开口,13-上凹槽,14-上通孔,15-上半圆形管孔,16-定位凸台;2-下管夹,21-下半圆形管孔,22-卡孔,23-下凹槽,24-下通孔;3-螺栓,4-垫圈,5-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用于固定叉车上软管和电缆的管夹,包括扣合连接在一起的上管夹1和下管夹2,上管夹1和下管夹2的一端通过定位凸台与卡孔配合定位,另一端通过螺栓3、垫圈4和螺母5进行连接固定起来。所述上管夹1的顶端面设有一个圆形卡槽11用于卡设线缆,卡槽11的两端口为V型开口12;上管夹1的底端面设有两个上半加圆形管孔15;所述下管夹2的顶端设有与所述上半加圆形管孔15相配合的下半加圆形管孔21,上半加圆形管孔15和下半加圆形管孔21扣合形成一个圆孔,用于套设进、回油高压胶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332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