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漏气的汽车中冷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60681.8 | 申请日: | 2015-03-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29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舒式连;邵万克;张聪;范艳亮;陈乐;舒丹慧;薛时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温州海纳机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9/04 | 分类号: | F02B29/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52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漏气 汽车 中冷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冷却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漏气的汽车中冷器。
背景技术
汽车中冷器主要配备于增压发动机,由于经过增压后的空气温度升高,密度减小不仅影响进气量,削弱增压效果,还有可能引起发动机爆燃。配备中冷器后,对增压后的空气进行冷却,对提高功率、降低油耗、降低热负荷和减轻爆燃都十分有利。现有中冷器通常包括左气室、右气室及芯体总成,左、右气室分别设置于芯体总成的左右两侧,左气室上设置有进气口,右气室上设置有出气口,芯体总成由散热管、散热带及护板构成,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左、右气室,然而,现有技术中散热管与左、右气室连通的两端通常靠密封胶进行密封,环保性较差,且连接处易出现缝隙而产生漏气的现象,而大大影响中冷器的使用性能,不利于发动机正常工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防漏气的汽车中冷器,解决了现有汽车中冷器的密封处靠密封胶进行密封,环保性较差,且易出现缝隙而产生漏气现象的不足之处。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所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包括左气室、右气室及芯体总成,所述的左、右气室分别设置于芯体总成的左右两侧,所述的左气室上设置有进气口,所述的右气室上设置有出气口,所述的芯体总成由散热管、散热带及护板构成,所述散热管的两端分别连通于左、右气室,所述散热管连通于左、右气室的两端分别穿入左、右气室内,且散热管两端穿入左、右气室的部分形成冲压外翻边,所述散热管两端的冲压外翻边与左、右气室的内壁之间分别设有密封环垫。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散热管的两端分别穿入左、右气室并形成冲压外翻边,同时在冲压外翻边与左、右气室内壁之间设有密封环垫,从而能够大大提高散热管和左、右气室连接处的密封性,以避免出现缝隙而产生漏气的现象,且相比于用密封胶进行密封的方式,该散热器更为环保,适合推广。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左气室上设置有两个进气口,所述的右气室上设置有两个出气口,所述进气口的口径大于出气口的口径。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使处于中冷器内的空气更为缓和的流动,有利于进入到中冷器的空气得到更好的散热。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散热管和散热带之间间隔排列设置且通过高温钎焊形成一体。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从而能够进一步增加芯部总成的散热性,同时使散热器的结构更为紧凑,结构强度更高。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的左气室和右气室分别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于芯体总成的左右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从而可以使左气室和右气室分别与芯体总成的连接更为牢固,使其之间的连接不会产生松动的现象,可避免产生漏气的情况,以保持很好的使用性能。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设置:所述左气室和右气室上均设置有若干散热筋。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从而有利于进一步提高散热器的散热功效,同时能够增加左气室和右气室的强度,使左、右气室不容易损坏,以提高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防漏气的汽车中冷器通过改进,更为环保,同时能够大大提高散热管和左、右气室连接处的密封性,以避免出现缝隙而产生漏气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防漏气的汽车中冷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标示A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内容更加的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温州海纳机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温州海纳机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6068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汽油发动机的进气滚流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安装稳固的汽车散热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