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9770.0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582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8-26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承德环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6/48 | 分类号: | B01D46/48;B01D46/0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旭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26 | 代理人: | 谭琳娜 |
地址: | 067000 河北***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半干法 布袋除尘器 船型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
背景技术
循环流化床垃圾焚烧锅炉在运行中会产生大量的外排烟气,这些烟气中含有大量的固体颗粒,这些固体颗粒若直接排入大气,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因而必须要对外排烟气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对锅炉烟气的处理主要采用半干法,半干法就是在尾气吸收塔中利用石灰浆吸收有毒有害组分的方法,吸收过后的烟气再经由布袋除尘器过滤处理,过滤下来的粉尘则会落入灰斗内,然后再对灰斗内的粉尘进行收集即可。现有布袋除尘器中的灰斗多为船型灰斗,其具有结构简单,粉尘汇聚性好便于排出的特点,但由于灰斗内不具有任何有助于粉尘归集处理的设施,因而造成现有灰斗的排灰能力仍有一定不足,存在对其进行改进的必要。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以可提高灰斗的排灰能力。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包括设置于布袋过滤器底部的呈船型的灰斗壳体,在灰斗壳体上部连接设有进气管,在布袋过滤器顶部设有排气管,在灰斗壳体的底部连接设有螺旋式灰尘排出机,在所述灰斗壳体内设有可沿灰斗壳体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由设于灰斗壳体外的驱动装置驱使滑动,在所述驱动杆位于灰斗壳体内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抵接于两侧灰斗壳体内壁上的刮板。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杆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齿条,所述驱动装置包括驱动电机,以及连接于所述驱动电机驱动端、并与所述驱动杆上的齿条相啮合的齿轮。
进一步的,在所述螺旋式灰尘排出机的出灰口设有重锤式锁风翻板阀。
进一步的,在所述灰斗壳体的外侧设有对所述灰斗壳体进行周期性敲击的振动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振动机构包括设置在布袋过滤器处的振动电机,以及安装于所述振动电机驱动端上、并置于所述灰斗壳体处的摆锤。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势:
本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通过在灰斗壳体内设置由驱动杆带动运动的刮板,利用刮板可连续不断地对灰斗壳体内壁上粘附的粉尘进行刮动,从而可使得由布袋过滤器滤下的粉尘尽可能的进入螺旋式灰尘排出机中,提高了灰斗的排灰能力。在驱动杆上设置齿条,并使驱动装置为安装齿轮的驱动电机,可使得驱动杆与驱动装置的整体结构更为简单,便于设计实施。在螺旋式灰尘排出机的出灰口设置重锤式锁风翻板阀,可保持灰斗内及布袋除尘器内风压的稳定。在灰斗壳体外设置对其进行周期性敲击的振动机构可进一步保证灰斗内壁上的粉尘落入螺旋式灰尘排出机内。而使振动机构由电机和安装于电机上的摆锤构成,可简化振动机构的结构,便于设计制造及安装维护。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的结构简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布袋过滤器壳体,2-灰斗壳体,3-进气管,4-排气管,5-布袋过滤器,6-螺旋式灰尘排出机,7-刮板,8-驱动杆,9-驱动装置,10-重锤式锁风翻板阀,11-振动电机,12-摆锤。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施例涉及一种半干法布袋除尘器船型灰斗,如图1中所示,其包括中空的布袋过滤器壳体1,在布袋过滤器壳体1中设置有多个布袋过滤器5,在布袋过滤器5的底部设置有呈船型的灰斗壳体2,灰斗壳体2连接于布袋过滤器壳体1上。在灰斗壳体2上部连接设有进气管3,在布袋过滤器壳体1的顶部设有排气管4,在灰斗壳体2的底部连接设有螺旋式灰尘排出机6,在灰斗壳体1内设有可沿灰斗壳体2的长度方向往复滑动的驱动杆8。驱动杆8由设于灰斗壳体2外的驱动装置9驱使滑动,在驱动杆8位于灰斗壳体2内的一端还连接设有抵接于两侧灰斗壳体2内壁上的刮板7。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承德环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承德环能热电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977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