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省力便携式澳洲坚果开果器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8600.0 | 申请日: | 2015-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83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文定青;梁清志;邹明宏;魏永赞;刘丽琴;王一承;谢江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47J43/26 | 分类号: | A47J43/2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南锋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28 | 代理人: | 李慧 |
地址: | 524000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省力 便携式 澳洲 坚果 开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澳洲坚果开果器领域,具体是一种省力、便携式澳洲坚果开果器。
背景技术
澳洲坚果营养价值非常高,澳洲坚果果仁营养丰富,其外果皮青绿色,内果皮坚硬,呈褐色,单果重15—16克,含油量70%左右,蛋白质9%,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还富含矿物质和维生素。夏威夷果(澳洲坚果)果仁香酥滑嫩可口,有独特的奶油香味,是世界上品质最佳的食用用果,有“干果皇后”,“世界坚果之王”之美称,风味和口感都远比腰果好。夏威夷果(澳洲坚果)除了制作干果外,还可制作高级糕点、高级巧克力、高级食用油、高级化妆品等。然而,澳洲坚果果壳坚硬,不易破壳。
目前澳洲坚果要么普遍采用锤子、钳子破壳,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要么采用螺旋杆装置,转动缓慢,效率低下;要么先有厂家在果壳上开一小口,再有撬果器撬开,其开口后不能长久保存果实的风味。
中国专利(公开号2870697)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开果器,包括盛果器和螺旋转动杆,盛果器顶部与螺旋转动杆通过螺纹连接,螺旋转动杆的顶端和下端分别固接有把手和挤压器。本实用新型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以方便快捷的满足人们食用坚果的需要。
上述公开文件中所述的开果器就是采用螺旋转动杆的方式进行开果破壳,此方式费力费时,且容易切坏果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的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便捷、省时省力且成本低廉的澳洲坚果开果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便携式澳洲坚果开果器,包括活动把手、固定把手、动距转换轮、固定开果臂和活动开果臂组成,动距转换轮由同轴线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动距转换轮由同轴线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固定把手固定在主动轮上,主动轮半径大于从动轮半径,固定开果臂上有凹槽,活动开果臂底部有凹槽,两个凹槽的槽底装有弧形的刀片,该刀片为厚背刀片,在两个凹槽挤压果壳之前先利用其上的弧形刀片在果壳上轻易将坚果划开两条缝,进而在两凹槽的进一步挤压下沿着果壳表面的缝隙将坚果破开。
进一步地,所述的活动把手与动距转换轮相连,此为第一省力装置。
进一步地,动距转换轮的主动轮的半径大于从动轮的半径,此为第二省力装置。
进一步地,从动轮有钢丝绳带动活动开果臂挤压澳洲坚果,从而轻易、完整地破开澳洲坚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在给澳洲坚果开壳时,省时省力,且可以保证果仁的完整性。由于采用了活动把手和动距转换轮的装置,省力、便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活动把手;2、固定把手;3、复位弹簧;4-1、主动轮;4-2从动轮;5、固定柱;6、钢丝绳;7、活动开果臂;8、固定开果臂;9、复位弹簧;10、柱子;12、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活动把手、固定把手、动距转换轮、固定开果臂和活动开果臂组成,动距转换轮由同轴线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动距转换轮由同轴线的主动轮和从动轮组成,固定把手固定在主动轮上,主动轮半径大于从动轮半径,固定开果臂上有凹槽,活动开果臂底部有凹槽,两个凹槽的槽底装有弧形的刀片,该刀片为厚背刀片,在两个凹槽挤压果壳之前先利用其上的弧形刀片在果壳上轻易将坚果划开两条缝,进而在两凹槽的进一步挤压下沿着果壳表面的缝隙将坚果破开。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操作为:把澳洲坚果放在两个凹槽之间,压下活动把手1,带动主动轮,从而从动轮通过钢丝绳带动活动开果臂柄向下挤压,利用凹槽上的弧形刀片在果壳上划开两个缝隙,进一步压下活动把手,利用凹槽之间的进一步挤压沿着之前在果壳上划开的缝隙破开果壳,提起活动把手,松开两凹槽,取出完整的果仁。
最后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内容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简单修改或等同替换,均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未经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860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