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碳墨印制板表面接触阻值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520158251.2 | 申请日: | 2015-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44959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5-07-22 |
发明(设计)人: | 陈荣贤;程有和;贺培严;江泽港 | 申请(专利权)人: | 恩达电路(深圳)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R27/02 | 分类号: | G01R27/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印制板 表面 接触 阻值 测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碳墨印制板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便携式碳墨印制板表面接触阻值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碳墨印制板作为一种特殊用途印制板,客户对此种板的接触电阻性能有一定要求,因此在印刷碳墨加工制造过程中,要对产品的表面接触电阻性能进行严格的控制。在碳墨印制工艺中,其电阻性能依赖于操作人员的工作、设备参数调整来控制碳墨厚度,经常出现碳墨厚度不足或过厚的问题,导致碳墨表面接触电阻性能不能满足客户要求,从而导致了产品不良率的调高,生产效率也受到影响。
现行的碳墨表面接触电阻值测试方法一般是采用在碳墨印制板上设计专用的表面接触电阻测试模块,从碳墨印制板上铣下来,并使用专用的测试夹具或设备仪器进行表面接触电阻值测试,整个流程比较复杂,极大的浪费了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操作方便、简单、可提高生产效率的便携式碳墨印制板表面接触阻值测量装置。
为解决上述问题,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碳墨印制板表面接触阻值测量装置,包括:测试部,测试部包括基座、弹簧测试针和针套,基座的底面上形成有凹口部,针套与基座连接且针套位于凹口部的上方,弹簧测试针弹性地设置在针套内,且弹簧测试针的自由端在自由状态下由凹口部突出于基座的底面;万用表,万用表的两个电阻测试端子分别与一个测试部的弹簧测试针连接。
优选地,针套通过导线与万用表的电阻测试端子电连接,弹簧测试针与针套电连接。
优选地,针套的上端与导线的一端焊接。
优选地,弹簧测试针包括测试针和弹簧,弹簧设置在针套内,测试针的一端与弹簧连接。
优选地,测试部的厚度为18mm,凹口部的厚度为2.8mm。
优选地,测试部采用透明材料制成。
优选地,测试部采用透明亚克力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可通过控制弹簧测试针的行程来控制表面接触测试的压力,从而可以准确的测试碳墨印制板上任意位置碳墨的电阻值,提高了产品的合格率,同时不需要将测试模块从碳墨印制板上铣下来,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具有可便携手持式作业、操作方便、简单的特点。
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测试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测试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针套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弹簧测试针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顶面A的示意图;
图7示意性地示出了图2中底面B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测试部;2、基座;3、弹簧测试针;4、针套;5、凹口部;6、万用表;7、导线;8、测试针;9、弹簧;10、碳墨印制板。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请参考图1至图7,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携式碳墨印制板表面接触阻值测量装置,包括:测试部1,测试部1包括基座2、弹簧测试针3和针套4,基座2的底面上形成有凹口部5,针套4与基座2连接且针套4位于凹口部5的上方,弹簧测试针3弹性地设置在针套4内,且弹簧测试针3的自由端在自由状态下由凹口部5突出于基座2的底面;万用表6,万用表6的两个电阻测试端子分别与一个测试部1的弹簧测试针3连接。其中,弹簧测试针3在受到压力的情况下,向上回缩,此时凹口部5为弹簧测试针3提供回缩空间。请参考图2,基座2还包括顶面A,且图6示出了图2中顶面A的示意图;图7示出了图2中底面B的示意图。
在测试过程中,可将本实用新型中的两个测试部1分别持于两手中,使其弹簧测试针3的针尖对准碳墨印制板10的待测碳墨层,然后,双手垂直方向下压测试部1,直到基座2的底面B与待测碳墨层的表面完全接触,于是,弹簧测试针3的针尖与与待测碳墨层的表面完全接触,此时针尖被定位至底面B基本相同的高度,于是,弹簧测试针3向待测碳墨层施加基本上固定的压力(例如1N),待稳定2秒钟后观察万用表6的显示值并开始读数,读数完成后,双手持基座2垂直方向向上抬起,至此整个测试过程完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恩达电路(深圳)有限公司,未经恩达电路(深圳)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52015825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并联变压器和应涌流仿真测试系统
- 下一篇:一种万用表